满眼春工如绣。
意思:满眼春工如刺绣。
出自作者[宋]杜安世的《朝中措·养花天气近清明》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深深喜爱和对离别的深深哀愁。
首句“养花天气近清明。”点明了季节和天气。“近清明”三字为养花天气的特点作了最好的说明,此时正是清明前后的春日,阳光和煦而不暴烈,春风和暖而不严寒,最适宜于养花。一个“近”字,还有暗示着这个节日的特殊用意,即“清明”这个节日,正是人们去坟上祭扫,踏青等等的节日,也是人们伤春、惜春的时节。因此,接下来的“丝雨酿寒轻。满眼春工如绣。消磨不尽离情。”这几句,正是表达了春天那种特有的感受。“丝雨酿寒轻”,这是一个富含诗意的语句,它描绘了细雨蒙蒙的春日景象,同时也暗示着淡淡的寒意。而“满眼春工如绣”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欣赏和赞美,春天的生机勃勃被比作刺绣,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
然而,“消磨不尽离情。”这句话揭示了春天也并非没有哀愁和离别。这离情别绪,也正是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之一。接下来的“行行又宿,小桃旧坞,芳草邮亭。”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象,这些景象也带有诗人的情感色彩。这些景象不仅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最后,“唤起两眉新恨。”表达了诗人的哀愁和忧虑。“新恨”二字,既是对过去离别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和困惑。而“绿杨深处啼莺。”则以春天的景象收尾,莺啼声声,似乎在安慰着诗人,然而这安慰却显得那么无力,因为诗人的哀愁是那么深重。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象和旅途中的感受为载体,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哀愁和对未来的迷茫。春天的美好和离别的哀愁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
相关句子
- 道是春工做物华,春工元自不由它。-- 出自《上元复犹寒二首》作者:[宋]杨万里
- 春工已觉。-- 出自《点绛唇·风劲云浓》作者:[宋]朱淑真
- 细探春工。-- 出自《浪淘沙·步屧对东风》作者:[宋]葛胜仲
- 也使春工。-- 出自《减字木兰花·不应双睫》作者:[宋]程珌
- 枉破春工。-- 出自《采桑子·儿家门户重掩》作者:[元]元好问
- 多谢春工。-- 出自《减字木兰花·玉房金蕊》作者:[宋]苏轼
- 何事春工用意。-- 出自《剔银灯·何事春工用意》作者:[宋]柳永
- 便与春工。-- 出自《减字木兰花 已卯儋耳春词》作者:[宋]苏轼
- 春工纵巧。-- 出自《减字木兰花·玉奴招手》作者:[宋]王之道
- 满眼江山-- 出自《南乡子 送李仲先还集庆 词综卷三十六》作者:[元]唐桂芳
- 满眼春风。-- 出自《减字木兰花·四弦续续》作者:[宋]赵彦端
- 凄凉满眼。-- 出自《减字木兰花·碧梧秋老》作者:[宋]吴儆
- 愁满眼。-- 出自《渔家傲·侍宴乐游游赏惯》作者:[宋]洪皓
- 满眼东风飞絮。-- 出自《夜行船·满眼东风飞絮》作者:[宋]欧阳修
- 芳菲满眼。-- 出自《玉联环/解连环》作者:[宋]张先
- 满眼秋光好。-- 出自《卜算子·折得月中枝》作者:[宋]石孝友
- 满眼青山暮。-- 出自《点绛唇 癸酉夏六月五日同河中府官宴白楼》作者:[元]王恽
- 溪山如绣。-- 出自《瑞鹤仙·云无心出岫》作者:[宋]陈著
- 碎红如绣。-- 出自《减字木兰花·碎红如绣》作者:[宋]舒亶
- 万花如绣。-- 出自《清平乐·万花如绣》作者:[宋]史浩
- 吴苑春如绣。-- 出自《赠苏崑生(苏,固始人,南曲为当今第一。曾》作者:[清]陈维崧
- 闺中花如绣。-- 出自《子夜四时歌 夏歌 二》作者:[南北朝]萧衍
- 门外绮罗如绣。-- 出自《如梦令·门外绮罗入绣》作者:[宋]丘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