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驯犀-感为政之难终也》 饮冰卧霰苦蜷跼,角骨冻伤鳞甲蹜。

饮冰卧霰苦蜷跼,角骨冻伤鳞甲蹜。

意思:喝冰睡起苦蜷缩局促不安,角骨鳞甲大胆冻伤。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驯犀-感为政之难终也》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驯犀悲惨命运的诗,通过对驯犀的描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和对动物的同情。 首先,诗中通过对驯犀外貌的描绘,展现出其惊人的体格和骇人的角,这种骇人的形象让人感到惊恐。接着,诗中描述了驯犀千里迢迢来到大明宫的情景,以及它被驯养的过程和语言交流的困难。这些描述展现了驯犀的艰辛和不易,同时也暗示了人类对动物的残忍对待。 在诗中,诗人通过描绘驯犀在京城的生活和遭遇,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愤慨。驯犀在京城的生活并不容易,它被豢养在皇家苑囿中,但它的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诗人通过驯犀的遭遇,呼吁人们关注动物的生存状况,反对虐待动物。 最后,诗中以驯犀的悲惨命运为结尾,表达了对动物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诗人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驯犀的命运,强调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不公。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动物的关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这首诗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人文关怀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驯犀驯犀通天犀,躯貌骇人角骇鸡。
海蛮闻有明天子,驱犀乘传来万里。
一朝得谒大明宫,欢呼拜舞自论功。
五年驯养始堪献,六译语言方得通。
上嘉人兽俱来远,蛮馆四方犀入苑。
秣以瑶刍锁以金,故乡迢递君门深。
海鸟不知钟鼓乐,池鱼空结江湖心。
驯犀生处南方热,秋无白露冬无雪。
一入上林三四年,又逢今岁苦寒月。
饮冰卧霰苦蜷跼,角骨冻伤鳞甲蹜。
驯犀死,蛮儿啼,向阙再拜颜色低。
奏乞生归本国去,恐身冻死似驯犀。
君不见建中初,驯象生还放林邑。
君不见贞元末,驯犀冻死蛮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鳞甲

    读音:lín jiá

    繁体字:鱗甲

    短语:水族

    英语:scutum

    意思:(鳞甲,鳞甲)

     1.鳞介类的鳞片和甲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二

  • 冻伤

    读音:dòng shāng

    繁体字:凍傷

    短语:致命伤 割伤 挫伤 脱臼 撞伤

    英语:frostbite

    意思:(冻伤,冻伤)
    有机体的组织由于温度过低而引起的损

  • 饮冰

    读音:yǐn bīng

    繁体字:飲冰

    英语:drink ice

    意思:(饮冰,饮冰)

     1.形容十分惶恐焦灼。语本《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
      ▶南朝·宋·鲍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