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扶南曲(四首)》 归来庭下路,羞见紫鸳鸯。

归来庭下路,羞见紫鸳鸯。

意思:归来堂下路,羞见紫鸳鸯。

出自作者[明]杨慎的《扶南曲(四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描绘了一位美人离开华丽的房间,踏入自然世界时的情景。 首句“美人辞曲房,罗绮杂花香”,诗人以华丽的辞藻描绘了美人离开曲房,步入自然时的场景。这里用“罗绮”形容美人的衣着,暗示她的高贵身份和华美气质。而“杂花香”则描绘了周围环境中的香气,进一步烘托出美人离开房间后的清新氛围。 “远思河边草,柔情陌上桑”,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美人的情感。诗人以“河边草”象征着自然和永恒,表达了对美人长久思念的情感。而“柔情陌上桑”则描绘了美人柔情似水,如同在桑树下谈情说爱,充满了浪漫和柔情。 接下来的两句“归来庭下路,羞见紫鸳鸯”,描绘了美人归来时的情景。她走在庭下的小路上,看到成双成对的紫鸳鸯,心中不禁感到羞愧和失落。这里用鸳鸯象征着爱情的永恒和美好,而美人的羞愧和失落则表达了她对失去的爱情的惋惜和遗憾。 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美人离开华丽的房间,踏入自然世界时的情景,以及她对失去的爱情的惋惜和遗憾。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对美人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自然与情感之间的交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美人辞曲房,罗绮杂花香。
远思河边草,柔情陌上桑。
归来庭下路,羞见紫鸳鸯。
¤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

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他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关键词解释

  • 鸳鸯

    读音:yuān yāng

    繁体字:鴛鴦

    短语:鸾凤 比翼鸟

    英语:mandarin duck

    意思:(鸳鸯,鸳鸯)

     1.鸟名。似野鸭,体形较小。嘴扁,颈长,

  • 归来

    读音:guī lái

    繁体字:歸來

    英语:st 29

    意思:(归来,归来)

     1.回来。
      ▶《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唐·李白《长相思》诗:“不信妾肠断,归来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