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捻银丝,阶头博红米。
意思:手里捻银丝,阶头博红米。
出自作者[宋]董嗣杲的《陌上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恨鹃啼桑颠,丑妇泪如洗。
手中捻银丝,阶头博红米。》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村生活场景,通过描绘鹃啼、丑妇、捻银丝和博红米的形象,展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和辛勤劳动的场景。
首先,“恨鹃啼桑颠”描绘了鹃鸟在桑树上啼叫的情景,这可能象征着生活的艰辛和困苦,让人感到无奈和遗憾。而“丑妇泪如洗”则描绘了一个勤劳但生活困苦的农村妇女形象,她的泪水如同洗过一样,象征着她的辛酸和痛苦。
“手中捻银丝”则描绘了妇女的劳动场景,她正在捻着银色的丝线,这可能象征着她的勤劳和智慧,也暗示着她在艰难的生活中仍然努力工作。
“阶头博红米”则描绘了农民在田间劳作的场景,他们通过辛勤的劳动,在台阶上收获红米。这不仅象征着他们的劳动成果,也体现了他们的坚韧和毅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和辛勤劳动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他们坚韧精神的赞美。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贫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