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杜景齐归平阳二首》 年登犹足乐,何必殢钱塘。

年登犹足乐,何必殢钱塘。

意思:年登上还值得快乐,为什么一定要殢钱塘。

出自作者[宋]方回的《送杜景齐归平阳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每忆东瓯郡,柑花入梦香。市人无索服,田妇亦红妆。鲎蟹丰渔户,犀珠聚{左纟右集}商。年登犹足乐,何必殢钱塘。》是作者对东瓯郡(今浙江省温州市)的美丽风景和淳朴民风的怀念和赞美。 首联“每忆东瓯郡,柑花入梦香。”描绘了作者对东瓯郡的深深怀念,仿佛还能在梦中闻到那柑花的香气。这一联通过作者的个人情感,表达了对东瓯郡美丽风光的赞美和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向往。 颔联“市人无索服,田妇亦红妆。”描绘了东瓯郡的市场和田野的景象。这里的人民自由自在,市井中人无需强迫他们穿什么衣服,田间的妇女也喜欢打扮得花枝招展。这一联通过描绘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展现了东瓯郡的和谐与美好。 颈联“鲎蟹丰渔户,犀珠聚{左纟右集}商。”描述了当地的渔业和商业状况。这里的鲎蟹丰富,渔民们的生活富裕;商人们则聚集在一起,交易犀珠等商品。这一联通过描述当地的经济状况,进一步展示了东瓯郡的繁荣景象。 尾联“年登犹足乐,何必殢钱塘。”表达了作者对东瓯郡的满足和赞美。这里的年景丰收,人民安居乐业,已经足够让人感到快乐,何必非要执着于钱塘(杭州)呢?这一联既是对东瓯郡的赞美,也是对作者自身满足感的表达。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东瓯郡的美丽风景、淳朴民风和富饶经济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由、和谐、富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每忆东瓯郡,柑花入梦香。
市人无索服,田妇亦红妆。
鲎蟹丰渔户,犀珠聚{左纟右集}商。
年登犹足乐,何必殢钱塘。

关键词解释

  • 钱塘

    读音:qián táng

    繁体字:錢塘

    意思:(钱塘,钱塘)

     1.见“钱塘江”。
     
     2.亦作“钱唐”。古县名。地在今浙江省。古诗文中常指今杭州市。
      ▶《史记•秦始皇本纪》:“过丹阳,

  • 何必

    读音:hé bì

    繁体字:何必

    短语:何苦

    英语:there is no need

    意思:
     1.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年钧择贤

  • 年登

    读音:nián dēng

    繁体字:年登

    意思:谷物丰收。
      ▶《南史•顾宪之传》:“时西陵戍主杜元懿以吴兴岁俭,会稽年登,商旅往来倍岁。”
      ▶《新唐书•吕元泰传》:“水旱为灾,不谓年登;仓禀未实,不谓国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