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山枇杷》 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

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

意思:深山老去珍惜年华,何况对东溪野生枇杷。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山枇杷》

全文赏析

这首诗《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抒发感慨的诗。它以深山枇杷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年华的珍惜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句“深山老去惜年华”表达了诗人对年华的流逝感到惋惜,暗示着诗人的年龄已经不轻。第二句“况对东溪野枇杷”则直接点明诗人所面对的对象——东溪野枇杷,为读者揭示了诗的主题。 接下来的两句“火树风来翻绛焰,琼枝日出晒红纱”是对枇杷的生动描绘。风中的枇杷树就像燃烧的火树,枝条在阳光下如同展示自己华美外衣的琼枝晒着红纱。这两句诗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色彩丰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他回头看那些桃李,在枇杷面前显得无色;而池塘中的芙蓉在枇杷的艳丽之下更显得黯淡无光。这表达了枇杷的美是如此的独特,以至于其他的花木都无法与之相比。 最后两句“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则是诗人的感叹。他惋惜的是,枇杷生长在深石底,无法移植到人们居住的地方。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无法为更多人所欣赏的遗憾。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深山枇杷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年华的珍惜,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美好事物无法为更多人所欣赏的遗憾。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
火树风来翻绛焰,琼枝日出晒红纱。
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枇杷

    读音:pí pá

    繁体字:枇杷

    短语:桃树 漆树 冬青 吐根 柠檬 苏木 圣诞树 栗树 七叶树 梨树 月桂树 木棉树 椰子树 芭蕉 白桦 白杨树 女贞 红树 柚木 杏树 卫矛 银杏树 木菠萝 紫荆

  • 深山

    读音:shēn shān

    繁体字:深山

    短语:山脉 山脊 支脉 岩 山 岭

    英语:remote mountains

    意思:与山外距离远的、人不常到的山岭。
      

  • 老去

    读音:lǎo qù

    繁体字:老去

    意思:
     1.谓人渐趋衰老。
      ▶唐·杜甫《往在》诗:“归号故松柏,老去苦飘蓬。”
      ▶宋·欧阳修《赠王介甫》诗:“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明·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