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留别彰德军从事范校书》 桂攀明月曾观国,蓬转西风却问津。

桂攀明月曾观国,蓬转西风却问津。

意思:桂攀明月曾观察国,蓬转西风却问津。

出自作者[唐]高骈的《留别彰德军从事范校书》

全文创作背景

《留别彰德军从事范校书》是唐朝诗人高骈的一首诗。这首诗是高骈在离开彰德军(唐代一个地方军队的名称)时,写给他的同事范校书的留别诗。创作背景应该就是高骈即将离开彰德军,为了表达对范校书的友情和不舍,以及对自己未来前程的展望和感慨,写下了这首诗。 具体的历史背景需要结合唐代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来考虑。唐朝是一个文化繁荣、诗歌盛行的时代,诗人们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生活哲理。同时,唐朝也是一个战乱频繁、政权更迭的时代,这也会对诗人的创作产生影响。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无金寄与白头亲,节概犹夸似古人。
未出尘埃真落魄,不趋权势正因循。
桂攀明月曾观国,蓬转西风却问津。
匹马东归羡知己,燕王台上结交新。
作者介绍 于右任简介
高骈(pián)(821年—887年9月24日),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为山东名门“渤海高氏”。晚唐诗人、名将、军事家,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

高骈出生于禁军世家,历右神策军都虞候、秦州刺史、安南都护等。咸通六年(865年),高骈率军破峰州蛮。次年,进兵收复交趾,出任首任静海军节度使。后历任天平、西川、荆南、镇海、淮南等五镇节度使,期间多次重创黄巢起义军,并被唐僖宗任命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封渤海郡王。因大将张璘阵亡不敢出战,严备自保,致使黄巢顺利渡江、两京失守。后兵权被削。

黄巢平定后,高骈后悔当初未立功业,日渐消沉。晚年嗜好装神弄鬼,几乎达到癫狂的程度。他重用术士吕用之、张守一等人,乃使上下离心。光启三年(887年)为部将毕师铎所囚杀。

高骈能诗,计有功称“雅有奇藻”。他身为武人,而好文学,被称为“落雕侍御”。《全唐诗》编诗一卷。

关键词解释

  • 问津

    读音:wèn jīn

    繁体字:問津

    短语:问明

    英语:make inquires

    意思:(问津,问津)

     1.询问渡口。
      ▶《论语•微子》:“长沮、

  • 西风

    读音:xī fēng

    繁体字:西風

    英语:west wind

    意思:(西风,西风)

     1.西面吹来的风。多指秋风。
      ▶唐·李白《长干行》:“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 明月

    读音:míng yuè

    繁体字:明月

    英语:bright moon

    意思:
     1.光明的月亮。
      ▶战国·楚·宋玉《神女赋》:“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唐·张若虚《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