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江上闻猿》 愁多肠易断,不待第三声。

愁多肠易断,不待第三声。

意思:愁多肠易断,不需要第三声。

出自作者[唐]雍裕之的《江上闻猿》

全文创作背景

《江上闻猿》是唐代诗人雍裕之所作的一首诗。创作背景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 1. 社会环境背景:唐朝时期,虽然国家强盛,文化繁荣,但也存在着一些社会矛盾和民族问题。这种社会环境可能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个人经历背景:雍裕之在唐肃宗时曾任太常博士,遭贬谪后漂泊流离,后辞官归隐,生活于四川一带。他的生活经历可能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在诗中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感。 综上所述,《江上闻猿》的创作背景与唐朝的社会环境以及诗人雍裕之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枫岸月斜明,猿啼旅梦惊。
愁多肠易断,不待第三声。
作者介绍 解缙简介
雍裕之雍裕之:唐朝人(约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蜀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有诗名。工乐府,极有情致。贞元后,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裕之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关键词解释

  • 第三声

    读音:dì sān shēng

    繁体字:第三聲

    意思:1.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絶﹐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因以\"第三声\"指令

  • 三声

    读音:sān shēng

    繁体字:三聲

    意思:(三声,三声)
    旧指军中用以传令的金鼓、笳、铎之声。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阵》:“三声既全,五彩必具,辨吾号声,知五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