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揖山阁》 有时临缥缈,尽日对嵯峨。

有时临缥缈,尽日对嵯峨。

意思:有时在缥缈,整天面对巍峨。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揖山阁》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一问此孤高,苍苍欲上摩。有时临缥缈,尽日对嵯峨。绝底秋阴重,危层晚照多。无由从隐者,空自愧云萝。》,它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 首先,诗的开头“一问此孤高,苍苍欲上摩。”表现出诗人对高耸入云的山的向往和好奇。这里的“孤高”可能是指山峰的独特形状,或者是山的高度和位置的独特性。而“苍苍”则描绘了山的深邃和广阔,给人一种想要攀登的冲动。 “有时临缥缈,尽日对嵯峨。”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的形象,缥缈可能是指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而嵯峨则是形容山的峻峭和险峻。整日面对这样的山景,诗人仿佛能感受到山的雄伟和壮丽。 “绝底秋阴重,危层晚照多。”这两句描绘了山的季节变化和时间变化。在秋季,山的底部被阴云笼罩,增添了几分神秘感;而在傍晚,山的层次部分沐浴在夕阳余晖中,更显壮美。 最后,“无由从隐者,空自愧云萝。”这两句可能是诗人对自己不能像山中的隐者那样隐居山中的自责和遗憾。他可能觉得自己的生活和追求与山中的隐者有些相似,但又无法真正做到隐居山林。这种自责和遗憾可能来源于他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山的孤高、峻峭、神秘和壮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自责。这种情感通过诗人的描绘和感叹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问此孤高,苍苍欲上摩。
有时临缥缈,尽日对嵯峨。
绝底秋阴重,危层晚照多。
无由从隐者,空自愧云萝。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嵯峨

    读音:cuó é

    繁体字:嵯峨

    短语:峥 峻峭 高峻 巍峨 峻 峥嵘

    英语:cragginess

    意思:
     1.山高峻貌。
      ▶唐·唐彦谦《送许户曹》

  • 缥缈

    读音:piāo miǎo

    繁体字:縹緲

    英语:dimly discernible; misty

    意思:(缥缈,缥缈)
    亦作“缥眇”。亦作“缥渺”。
     
     1.高远隐约貌。

  • 有时

    读音:yǒu shí

    繁体字:有時

    短语:奇迹 有时候 偶发

    英语:sometimes

    意思:(有时,有时)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