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李殿院知防州》 屈草联芳映法冠,亭亭风度耸朝端。

屈草联芳映法冠,亭亭风度耸朝端。

意思:屈草联芳映法冠,亭亭风度高耸朝廷。

出自作者[宋]夏竦的《送李殿院知防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和重逢的思绪,通过描绘出诗人离开京城时的场景,以及离别后的思念之情,表达了深深的情感。 首联“屈草联芳映法冠,亭亭风度耸朝端”,诗人以春天的景象来比喻自己的心情,屈草在春风吹拂下,生机勃勃,而自己离开京城,心中也充满了新的希望和生机。同时,也暗示了朝廷的庄重和威严,表达了对朝廷的敬仰之情。 颔联“一麾出守秦城近,千里班春汉诏宽”,诗人表达了自己即将到新的地方任职,虽然离京城很远,但心中充满了期待和信心。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的感激之情,因为朝廷的任命让自己有机会去到新的地方,为百姓服务。 颈联“引道画旗迎马重,褰帷霜简照人寒”,诗人描绘了自己到任后的场景,引道画旗、霜简等细节,表现出自己的庄重和威严。同时,“重”字也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 尾联“都门回首多离绪,宝瑟凄风别酒阑”,诗人表达了自己离开京城时的不舍和思念之情。回首都门,心中充满了离别的愁绪,而宝瑟之声和凄风之景更增添了离别的伤感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细节,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敬仰和对百姓的关心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伤感和思念之情。整首诗充满了深情厚意,是一首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屈草联芳映法冠,亭亭风度耸朝端。
一麾出守秦城近,千里班春汉诏宽。
引道画旗迎马重,褰帷霜简照人寒。
都门回首多离绪,宝瑟凄风别酒阑。
作者介绍 皎然简介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北宋大臣、古文字学家,夏承皓之子。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

夏竦以文学起家,曾为国史编修官,也曾任多地官员,宋真宗时为襄州知州,宋仁宗时为洪州知州,后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等职。由于夏竦对文学的造诣很深,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流传于后世。

关键词解释

  • 亭亭

    读音:tíng tíng

    繁体字:亭亭

    短语:最高 危 峨 参天 嵩

    英语:erect

    意思:
     1.高耸貌。
      ▶《文选•张衡<西京赋>》:“干云雾而

  • 法冠

    读音:fǎ guān

    繁体字:法冠

    英语:beretta

    意思:古代冠名。本为楚王冠,从秦·汉起,御史、使节和执法官皆戴此冠。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汉使节法冠。”
      ▶裴骃集

  • 朝端

    读音:cháo duān

    繁体字:朝端

    意思:
     1.位居首席的朝臣。指尚书省的长官。
      ▶《宋书•王弘传》:“臣弘忝承人乏,位副朝端,若复谨守常科,则终莫之纠正。”
      ▶《文选•王俭<褚渊碑文>》:“蹔遂

  • 屈草

    读音:qū cǎo

    繁体字:屈草

    意思:见“屈轶”。

    解释:1.见\"屈轶\"。

    造句:》:宛,屈草自履也,从宀、?声。如石下、长卿、屈草、满阴实、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