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青桥夜宿》 驿亭临白水,石榻满苍苔。

驿亭临白水,石榻满苍苔。

意思:驿站在白水,石床满青苔。

出自作者[明]杨慎的《青桥夜宿》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孤独和思乡的情感。 首句“驿亭临白水,石榻满苍苔”,描绘了一个临水的驿站,亭子静静地立在白水边,石制的椅子布满了青苔。这里的“白水”可能指的是清澈的江水,而“石榻”则暗示了驿站的简朴和古老。这两句诗以简洁的笔法勾勒出了一幅寂静的夜晚画面,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 “远客浑无梦,江声枕上来”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诗人远离家乡,孤独地客居他乡,无法入眠,只能听着江声在枕上回荡。这里的“远客”可能暗示了诗人的漂泊和孤独,“浑无梦”则表达了诗人无法入眠的痛苦和思乡之情。而“江声枕上来”则以生动的细节表现了诗人无法入眠的情景,同时也给人一种寂静和孤独的感觉。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深情,通过描绘寂静的夜晚和表达孤独和思乡之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同时,诗中也运用了意象和细节描写,如驿亭、石榻、白水、苍苔、江声等,使得诗歌的画面更加生动和具体。整首诗给人一种寂静、孤独和思乡的情感体验,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驿亭临白水,石榻满苍苔。
远客浑无梦,江声枕上来。
作者介绍 綦毋潜简介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

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他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关键词解释

  • 白水

    读音:bái shuǐ

    繁体字:白水

    英语:white water

    意思:
     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杨伯峻注:“‘有如白水’即‘有如河’,意谓河神鉴之,《晋世

  • 驿亭

    引用解释

    1.驿站所设的供行旅止息的处所。古时驿传有亭,故称。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九:“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驛亭。” 仇兆鳌 注:“邮亭,见《前汉·薛宣传》。 颜 注:‘邮,行书之舍,如今之驛。’据此,则驛亭之名起於 唐 时也。” 宋 苏洵 《送石昌言使北引》:“既出境,宿驛亭间,介马数万骑驰过,劒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 明 陆

  • 水石

    读音:shuǐ shí

    繁体字:水石

    意思:
     1.指流水与水中之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溱水》:“水石惊濑,传响不绝,商舟淹留,聆翫不已。”
      ▶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咆哮七十滩,

  • 苍苔

    读音:cāng tái

    繁体字:蒼苔

    英语:green liverwort

    意思:(苍苔,苍苔)
    青色苔藓。
      ▶晋·潘岳《河阳庭前安石榴赋》:“壁衣苍苔,瓦被驳鲜,处悴而荣,在幽弥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