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夏秀才江居五题·直钩矶》 试效人所为,君鱼不胜食。

试效人所为,君鱼不胜食。

意思:试着模仿别人所为,你不能吃鱼。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夏秀才江居五题·直钩矶》

全文赏析

这首诗《尽知人钩曲,独见君钩直》是一首描绘钓鱼的诗,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钓鱼这一日常活动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首联“尽知人钩曲,独见君钩直”,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对比,将钓鱼者与鱼的关系比喻为人与钩的关系,强调了钓鱼者的智慧和技巧。同时,也突出了钓鱼者对鱼儿的独特观察和理解,即只有“独见君钩直”的钓鱼者才能真正理解鱼儿的反应和行为。这一联表达了钓鱼者的独特视角和敏锐观察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年年此矶上,万掣无一得”,描绘了钓鱼者在矶上钓鱼的场景,强调了钓鱼者的耐心和坚韧。这里用“年年”二字,表达了钓鱼者的坚持和执着,同时也暗示了钓鱼者的失败和挫折。然而,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坚持不懈,这体现了他们的毅力和决心。 颈联“持竿只自苦,吞饵何尝识”,进一步表达了钓鱼者的辛苦和无奈。他们手持钓竿,忍受着孤独和寂寞,却往往无法得到鱼儿的青睐。这里用“吞饵何尝识”来表达鱼儿对饵料的无视,进一步突出了钓鱼者的无奈和失落。 尾联“试效人所为,君鱼不胜食”,诗人提出了一个疑问:如果模仿别人的做法,是否就能钓到鱼呢?这一疑问引发了读者对钓鱼的思考和反思。这里用“试效人所为”来表达对钓鱼技巧的探索和尝试,同时也暗示了钓鱼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巧。而“君鱼不胜食”则表达了即使尝试模仿别人也无法真正掌握钓鱼的精髓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钓鱼这一日常活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它强调了钓鱼者的智慧、耐心、毅力和技巧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人们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在生活中取得成功。这首诗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富有哲理和启示意义,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尽知人钩曲,独见君钩直。
年年此矶上,万掣无一得。
持竿只自苦,吞饵何尝识。
试效人所为,君鱼不胜食。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所为

    读音:suǒ wéi

    繁体字:所為

    英语:do

    意思:(所为,所为)
    I
    所作,作为。
       ▶《易•繫辞上》:“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晋·陆机《吊魏武帝文》序:“诸舍中

  • 不胜

    读音:bù shèng

    繁体字:不勝

    短语:老 坏 好 不行 稀 雅 殊 生 很 那个 特别 百般 深 蛮 挺 可怜 慌 格外 杀 酷 死去活来 十分 充分 非常 煞 异常 怪 不得了 万分

  • 试效

    读音:shì xiào

    繁体字:試效

    解释:1.犹言发挥作用。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