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上刘和州》 去国寂寥从白眼,筹边谋画看洪儒。

去国寂寥从白眼,筹边谋画看洪儒。

意思:去年国家寂寥从白眼,筹边谋画看洪儒。

出自作者[宋]刘过的《上刘和州》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通过描绘一个旅人在寒冷的荒野中寻找焦湖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深深思考。 首句“草树荒寒晚叶枯”,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绘出荒野的景象,草木荒凉,晚叶枯黄,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又寻短棹泛焦湖”则表达了寻找目的地的迫切心情,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 接下来的诗句,“场经古战心欲折,客老诸侯饥更驱”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似乎在思考历史的战争对土地和人民的影响,而他自己作为一个旅人,因为饥饿而更加疲惫。 “去国寂寥从白眼,筹边谋画看洪儒。”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他离开自己的国家,独自一人面对边疆的挑战,只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谋略。 最后,“袖诗来谒公就态,曾说襄阳而座隅。”诗人以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寻求理解和支持。他曾在襄阳的座位旁向人讲述过自己的故事,现在他带着诗来寻求公的理解和共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旅人在荒野中寻找焦湖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深深思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诗中的语言简洁而深刻,情感真挚而动人,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草树荒寒晚叶枯,又寻短棹泛焦湖。
场经古战心欲折,客老诸侯饥更驱。
去国寂寥从白眼,筹边谋画看洪儒。
袖诗来谒公就态,曾说襄阳而座隅。
作者介绍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明毛晋汲古阁《龙洲道人诗集》

关键词解释

  • 洪儒

    读音:hóng rú

    繁体字:洪儒

    意思:大儒。学门渊博的读书人。
      ▶《南史•臧焘传》:“于时虞喜、范宣并以洪儒硕学,咸谓四府君神主无缘永存于百世。”
      ▶宋·无名氏《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全火及第》:“进士张诩,临

  • 寂寥

    读音:jì liáo

    繁体字:寂寥

    英语:solitude

    意思:
     1.空虚无形;空无人物。
      ▶《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王弼注:“寂寥

  • 白眼

    读音:bái yǎn

    繁体字:白眼

    英语:supercilious look

    意思:
     1.多白的眼睛。
      ▶《易•说卦》:“其于人也,为寡髮,为广颡,为多白眼。”
      ▶孔颖达

  • 去国

    读音:qù guó

    繁体字:去國

    意思:(去国,去国)

     1.离开本国。
      ▶《礼记•曲礼下》:“去国三世,爵禄有列于朝,出入有诏于国。”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狭三闾之丧江,矜望诸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