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雨雪曲》 况听南归雁,切思胡笳音⑴。

况听南归雁,切思胡笳音⑴。

意思:何况听南归雁门,急切想胡笳声年。

出自作者[南北朝]陈叔宝的《雨雪曲》

全文赏析

这首诗《长城飞雪下,边关地籁吟》是一首描绘长城雪景和边关氛围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渲染,展现了边关的肃杀和壮美。 首联“长城飞雪下,边关地籁吟”,诗人以雪中长城为背景,描绘了飞雪下的边关景象。颔联“濛濛九天暗,霏霏千里深”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氛围,通过“濛濛”和“霏霏”两个形容词,形象地表现了雪天的广袤和深重。颈联“树冷月恒少,山雾日偏沉”则从视觉和感觉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边关的寒冷和沉寂。最后,尾联“况听南归雁,切思胡笳音”则将视角转向了边关的居民,他们听着南归的大雁和胡笳的声音,表达了他们的思乡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文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边关的独特氛围和居民的情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同时,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词语和形象的比喻,如“飞雪下”、“地籁吟”、“濛濛”、“霏霏”、“树冷月”、“山雾日”、“南归雁”等,使得诗歌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边关雪景和人文环境的佳作,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文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边关的独特氛围和居民的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长城飞雪下,边关地籁吟。
濛濛九天暗,霏霏千里深。
树冷月恒少,山雾日偏沈。
况听南归雁,切思胡笳音⑴。
作者介绍 陈叔宝简介
陈后主陈叔宝(553年12月或554年1月-604年),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陈顼长子,母皇后柳敬言,南北朝时期陈朝最后一位皇帝,582年—589年在位。

陈叔宝在位之前,陈宣帝的次子、陈叔宝的弟弟陈叔陵一直有篡位之心,谋划刺杀陈叔宝。后叔陵被杀,叔宝即皇帝位。陈叔宝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陈后主更把中书令江总,以及陈暄、孔范、王瑗等一般文学大臣一齐召进宫来,饮酒赋诗,征歌逐色,自夕达旦。隋军南下时,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然。

祯明三年(589年),隋军攻入建康,陈叔宝被俘。后在洛阳病死,终年52岁,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谥号炀,葬于洛阳邙山。

关键词解释

  • 胡笳

    读音:hú jiā

    繁体字:衚笳

    英语:hu-chia [Mongolian reed whistle]

    意思: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管乐器,传说由汉·张骞从西域传入,汉·魏鼓吹乐中常用之。
      ▶汉

  • 笳音

    读音:jiā yīn

    繁体字:笳音

    意思:指胡笳之声。
      ▶唐·张说《幽州夜饮》诗:“军中宜舞剑,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解释:1.指胡笳之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