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立部伎-刺雅乐之替也》 笙歌一声众侧耳,鼓笛万曲无人听。

笙歌一声众侧耳,鼓笛万曲无人听。

意思:笙歌一声大家身边了,鼓笛万曲没有人听。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立部伎-刺雅乐之替也》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古代乐舞的批判,作者对当时乐舞等级制度的不满和忧虑表达得十分强烈。 首先,诗中描绘了立部伎的表演场景,包括鼓笛喧嚣、双剑飞舞、七丸跳跃等,这些都是立部伎的精彩表演。然而,作者却指出立部伎的地位低下,只能站在堂下,而堂上坐部笙歌清扬,地位高人一等。这种等级制度明显地体现在乐舞中,使得立部伎的表演无人倾听。 接着,诗中进一步阐述了立部伎的处境。他们虽然技艺精湛,但因为地位低下,只能被安排演奏一些低级的音乐,甚至在圆丘后土郊祀时,也只能用一些简单的乐器演奏一些简单的音乐,以求感神。然而,这样的音乐是否能感动神祇,作者表示怀疑。 最后,作者对这种乐舞等级制度进行了批判。他认为这种制度已经导致了乐音的衰败,使得立部伎的技艺无法得到应有的发挥。他希望太常三卿能够改变这种状况,让立部伎也能演奏高雅的音乐,甚至期望他们能够感动神祇,让百兽舞动。 整首诗充满了对乐舞等级制度的愤慨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立部伎技艺的赞赏和对他们未来的期待。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公平的追求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立部伎,鼓笛喧。
舞双剑,跳七丸。
袅巨索,掉长竿。
太常部伎有等级,堂上者坐堂下立。
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鸣。
笙歌一声众侧耳,鼓笛万曲无人听。
立部贱,坐部贵,坐部退为立部伎,击鼓吹笙和杂戏。
立部又退何所任,始就乐悬操雅音。
雅音替坏一至此,长令尔辈调宫徵。
圆丘后土郊祀时,言将此乐感神祇。
欲望凤来百兽舞,何异北辕将适楚。
工师愚贱安足云,太常三卿尔何人。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侧耳

    读音:cè ěr

    繁体字:側耳

    英语:oyster mushroom

    意思:(侧耳,侧耳)

     1.侧转头部,使一耳略前略高。形容恭敬地听。
      ▶《淮南子•主术训》:“人主之居也

  • 笙歌

    读音:shēng gē

    繁体字:笙歌

    英语:playing and singing

    意思:
     1.合笙之歌。亦谓吹笙唱歌。
      ▶《礼记•檀弓上》:“孔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

  • 耳鼓

    读音:ěr gǔ

    繁体字:耳鼓

    意思:耳膜。亦泛指耳朵。
      ▶叶紫《夜哨线》:“微风将一阵凄切的呜咽声送进到他的耳鼓中来。”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章:“在这个不拘形式的讨论会上,各种各样的意见,撞击着永生的耳鼓

  • 人听

    读音:rén tīng

    繁体字:人聽

    意思:(人听,人听)

     1.众人所知闻。
      ▶《后汉书•朱浮传》:“浮事虽昭明,而未达人听,宜下廷尉,章着其事。”
      ▶《后汉书•徐稚传》:“伏见处士豫章·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