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初秋感事三首》 日非夸父追能及,山岂愚公力可移。

日非夸父追能及,山岂愚公力可移。

意思:天不是夸父追不及,山难道我公力可以改变。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初秋感事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首句“恩放归田又数期,少犹迂阔况衰迟”,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已经年老,被允许退休归田,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同时,这也暗示了他年轻时就是个性格迂阔的人,如今年老体衰,更是如此。 “日非夸父追能及,山岂愚公力可移”两句,运用了古代神话故事,表达了作者对时间和自然的思考。他以夸父追日和愚公移山的故事来比喻自己的处境,暗示自己虽然努力,但时间和自然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 “前席虚怀何日报,细旃密启有天知”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他希望有机会再次被重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努力会被上天所知。 最后,“太阳所烛皆萌达,不照墙阴藿与葵”两句,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他认为太阳照耀到的一切都会得到生长和发展,而那些被墙阴和藿与葵所遮蔽的地方则不会得到阳光的照耀。这暗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只有努力追求光明,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和发展。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对时间和自然的敬畏,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以及对人生的理解。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值得反复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恩放归田又数期,少犹迂阔况衰迟。
日非夸父追能及,山岂愚公力可移。
前席虚怀何日报,细旃密启有天知。
太阳所烛皆萌达,不照墙阴藿与葵。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夸父

    读音:kuā fù

    繁体字:誇父

    英语:Kua Fu

    意思:
     1.神话人物。参见“夸父逐日”。
     
     2.兽名。
      ▶《山海经•东山经》:“﹝豺山﹞有兽焉,其状如夸父而

  • 公力

    读音:gōng lì

    繁体字:公力

    意思:
     1.官方徵用的役夫。
      ▶《宋书•王僧达传》:“﹝僧达﹞立宅于吴,多役公力。”
     
     2.共同的力量。
      ▶康有为《大同书》乙部第三章:“公议政

  • 日非

    读音:rì fēi

    繁体字:日非

    意思:犹言一天天败坏。
      ▶《孔丛子•抗志》:“子思谓卫君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
      ▶《新华文摘》1983年第8期:“那个时候,正是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一天加重一天,清朝政府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