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白下》 清笳皓月秋依垒,野烧寒星夜出林。

清笳皓月秋依垒,野烧寒星夜出林。

意思:清笳皓月秋按照垒,野火烧寒连夜从林。

出自作者[清]顾炎武的《白下》

全文创作背景

**顾炎武的《白下》创作背景与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有关**。这首诗描写了明朝遗民在亡国后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们的悲痛和哀思。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清朝统治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忧虑。顾炎武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他对故国的思念以及对新朝的不满情绪。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白下西风落叶侵,重来此地一登临。
清笳皓月秋依垒,野烧寒星夜出林。
万古河山应有主,频年戈甲苦相寻。
从教一掬新亭泪,江水平添十丈深。
作者介绍 顾炎武简介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关键词解释

  • 皓月

    引用解释

    犹明月。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情紆軫其何託,愬皓月而长歌。” 唐 李白 《友人会宿》诗:“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 宋 柳永 《倾杯乐》词:“皓月初圆,暮云飘散,分明夜色如晴昼。”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恰微雨初阴,早皓月穿窗,使行云易飞。” 巴金 《灭亡》第二十章:“一轮明镜似的皓月慢慢地向上面移动。”

  • 星夜

    读音:xīng yè

    繁体字:星夜

    短语:夜 夜间 夕

    英语:by night

    意思:
     1.连夜。形容急速。
      ▶《三国志•吴志•吕岱传》:“岱自表辄行,

  • 清笳

    读音:qīng jiā

    繁体字:清笳

    意思:谓凄清的胡笳声。
      ▶南朝·齐·谢朓《随王鼓吹曲》之七:“寥戾清笳转,萧条边马烦。”
      ▶唐·杜甫《洛阳》诗:“清笳去宫阙,翠盖出关山。”
      ▶清·马銮《文姬》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