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长寿寺粲公院新甃井》 境界因心净,泉源见底寒。

境界因心净,泉源见底寒。

意思:因为心清净境界,泉源见底寒。

出自作者[唐]李颀的《长寿寺粲公院新甃井》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僧房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僧房生活的喜爱和欣赏。 首联“僧房来往久,露井每同观。白石抱新甃,苍苔依旧栏。”描绘了作者对僧房的熟悉和喜爱。他频繁地来往于僧房,露井是他常去的地方,那里的白石抱着新砌的井壁,青苔依旧环绕着井栏。这些细节描绘出僧房的宁静和整洁,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欣赏和享受。 颔联“空瓶宛转下,长绠辘轳盘。”进一步描绘了僧房的生活场景。空瓶在辘轳上缓缓下降,表现出僧人汲水的情景。这一细节展示了僧人的勤劳和僧房生活的繁忙,同时也透露出僧房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颈联“境界因心净,泉源见底寒。”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作者通过描绘清澈的泉源,表达出心境的清净。这里的“境界”并非指实际的景象,而是作者内心的感受和领悟。通过描绘清澈的泉源,作者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清净和宁静。同时,“见底寒”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清明和冷静,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 尾联“钟鸣时灌顶,对此日闲安。”描绘了僧房的生活节奏和作者此刻的感受。随着钟声响起,僧人们开始灌顶仪式,而作者则面对这一宁静的时刻,感到无比的闲适和安详。这一句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僧房生活的赞美和留恋。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僧房生活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僧房生活的喜爱和欣赏,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清净和闲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僧房来往久,露井每同观。
白石抱新甃,苍苔依旧栏。
空瓶宛转下,长绠辘轳盘。
境界因心净,泉源见底寒。
钟鸣时灌顶,对此日闲安。
作者介绍
李颀(690?—751?),字、号均不详,汉族,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一带人,唐代诗人。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后辞官归隐于颍阳之东川别业。

李颀擅长七言歌行,诗以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皆有唱和。

关键词解释

  • 泉源

    读音:quán yuán

    繁体字:泉源

    英语:springhead

    意思:亦作“泉原”。
     
     1.水的源头。
      ▶《诗•卫风•竹竿》:“泉源在左,淇水在右。”
      ▶毛

  • 境界

    读音:jìng jiè

    繁体字:境界

    短语:界限 限界 际 地界 界线 分界 疆 边际 界 垠

    英语:state

    意思:
     1.疆界;土地的界限。

  • 因心

    引用解释

    谓亲善仁爱之心。《诗·大雅·皇矣》:“维此 王季 ,因心则友。” 毛 传:“因,亲也。” 陈奂 传疏:“因训亲,亲心即仁心。”《旧唐书·孝友传序》:“善於兄弟,必能因心广济。” 宋 岳珂 《桯史·南陵疏文》:“因心荐严,虽前无此比,亦不失臣子尽诚之谊。”

    读音:yīn xīn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