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诉衷情·东城南陌路歧斜》 黄鹂自是来晚,莫恨海棠花。

黄鹂自是来晚,莫恨海棠花。

意思:黄鹂从此来晚,不要恨海棠花。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诉衷情·东城南陌路歧斜》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 首句“东城南陌路岐斜。芳草遍藏遮。”描绘了春天的郊外,道路曲折,芳草遍地,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里用“岐斜”来形容道路的曲折,也暗示了人生的道路也是曲折而充满变数的。 “黄鹂自是来晚,莫恨海棠花。”这两句诗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惋惜和对时间的无奈。黄鹂来晚了,不能享受早春的美景,但是海棠花依然盛开,这暗示着即使错过了最好的时机,也还有其他的美丽可以欣赏。这里的“莫恨”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眷恋和对时间的无奈。 “惊雪絮,满天涯。送春赊。问春莫是,忆著东君,自去还家。”这里的“惊雪絮”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雪花般的柳絮在空中飞舞,象征着春天的离去和冬天的临近。而“送春赊”则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感慨,感叹时间过得太快,春天离去的太快。最后一句“问春莫是,忆著东君,自去还家”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让人深思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东城南陌路岐斜。
芳草遍藏遮。
黄鹂自是来晚,莫恨海棠花。
惊雪絮,满天涯。
送春赊。
问春莫是,忆著东君,自去还家。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黄鹂

    读音:huáng lí

    繁体字:黃鸝

    英语:troupial

    意思:(黄鹂,黄鹂)
    鸟名。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叫的声音很好听,常被饲养作笼禽。吃森林中的害虫,对林业有益。也叫鸧

  • 海棠

    读音:hǎi táng

    繁体字:海棠

    英语:Chinese small apple

    意思:落叶乔木。叶子卵形或椭圆形,春季开花,白色或淡红色。品种颇多,供观赏。亦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唐·裴廷

  • 自是

    读音:zì shì

    繁体字:自是

    英语:naturally; of course

    意思:
     1.自以为是。
      ▶《老子》:“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吕氏春秋•察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