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庭橘》 不缘松树称君子,肯便甘人唤木奴。

不缘松树称君子,肯便甘人唤木奴。

意思:不是因为松树称君子,肯就甘人叫木奴。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庭橘》

全文赏析

这首诗《蚁踏金苞四五株,洞庭山上味何殊。不缘松树称君子,肯便甘人唤木奴》是一首对洞庭山橘子鲜美味道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松树高洁品性的敬仰之情。 首两句“蚁踏金苞四五株,洞庭山上味何殊。”描绘了洞庭山橘子丰收的景象,金黄色的橘子压满枝头,被蚂蚁踏得沉甸甸的。诗人用蚁踏金苞这一生动的形象来描绘果实的丰满,给人以鲜明的视觉效果。接着诗人又用“洞庭山上味何殊”来表达洞庭山橘子味道的美妙,犹如在世外桃源,让人流连忘返。 “不缘松树称君子,肯便甘人唤木奴。”这两句诗是诗人对松树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松树高洁品性的敬仰之情。松树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君子,诗人用“不缘”表达了松树无需因为人们的赞美而感到骄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身的品格。而“肯便甘人唤木奴”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被人称为“木奴”的不甘,体现出诗人的人格独立和自尊。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洞庭山橘子和松树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格的追求,以及对人格独立和自尊的坚守。诗中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情感让人回味无穷。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蚁踏金苞四五株,洞庭山上味何殊。
不缘松树称君子,肯便甘人唤木奴。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松树

    读音:sōng shù

    繁体字:鬆樹

    短语:落叶松

    英语:pine

    造句:

    例句:松树、雪松、云杉都是

  • 君子

    读音:jūn zǐ

    繁体字:君子

    短语:正人君子 仁人志士

    英语:nobleman

    意思:
     1.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
      ▶

  • 木奴

    读音:mù nú

    繁体字:木奴

    意思:
     1.《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丹阳太守李衡”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李衡﹞于武陵·龙阳·氾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