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忧谁复知,嗟我生苦后。
意思:所忧虑又有谁知道,我生苦后。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岘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人生短暂,世事无常”。诗人通过描绘南方的游子经过岘山,登高远望,感慨万千,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深深忧虑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困惑。
首联“远客来自南,游尘昏岘首。”描绘了南方的游子来到岘山附近,尘土飞扬,遮住了岘首山的景象。这一描绘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即人生短暂,世事无常。
颔联“过关无百步,旷荡吞楚薮。”描述了游子过了一关,但感觉距离终点还很遥远,整个空间显得十分广阔,吞没了楚地的山野。这里用“无百步”和“旷荡”形成对比,突出了人生短暂的主题。
颈联“登高忽惆怅,千载意有偶。”诗人登高远望,感到惆怅万千,因为千年的历史只有一瞬,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深深忧虑。
接下来的几联继续表达了诗人的感慨。“所忧谁复知,嗟我生苦后。”诗人感到人生苦短,无人能理解他的忧虑。“团团山上桧,岁岁阅榆柳。”山上的桧树每年都会经历岁月的洗礼,榆柳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成长。这里用树木的生长来比喻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最后,“来者当自剖。”诗人认为未来的事情是无法预知的,需要自己去探索和剖析。这也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认识和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南方的游子经过岘山,登高远望,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深深忧虑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困惑。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让读者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