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渭州王仲仪龙图》 翠幕红灯照罗绮,心情何似十年前。

翠幕红灯照罗绮,心情何似十年前。

意思:翠幕红灯照罗绮,心情怎么样十年前。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寄渭州王仲仪龙图》

全文赏析

这首诗《羡君三作临边守》是一首对边疆守将的赞美诗,通过对边疆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位守将的敬仰和羡慕之情。这首诗的赏析如下: 首联“羡君三作临边守,惯听胡笳不惨然”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对这位守将的羡慕之情。诗人认为,这位守将能够多次担任边疆守卫,说明他有着卓越的才能和坚定的意志,能够从容面对边疆的复杂环境和艰苦生活。而他对于胡笳这种边疆乐器也并不感到悲凉,说明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对它已经没有了恐惧和不安。 颔联“弓劲秋风鸣白角,帐寒春雪压青毡”描绘了边疆生活的具体场景。在秋风中,弓箭手拉弓射箭,角声响起;在寒冬季节,帐篷中虽然寒冷,但是战士们仍然坚守岗位,毫不退缩。这些生动的场景描绘,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边疆生活的艰辛和战士们的坚韧不拔。 颈联“威行四境烽烟断,响入千山号令传”则表达了这位守将的威望和影响力。他能够使边境安宁,使得烽火不再燃烧;他的命令能够传遍千山万水,让所有人都听从他的指挥。这不仅体现了他的领导才能,也展现了他的威武形象。 尾联“翠幕红灯照罗绮,心情何似十年前”则描绘了边疆生活的另一面。在翠绿的帐篷下,红灯高照,美丽的罗绮在微风中轻轻飘动。这样的生活与诗人十年前想象的边疆生活有着天壤之别。然而,诗人并没有表现出对这种生活的厌恶或者不满,反而表达了对这位守将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边疆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边疆守将的赞美和描绘,表达了对这位守将的敬仰之情和对边疆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中对于边疆生活的描绘和对于英雄人物的赞美传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羡君三作临边守,惯听胡笳不惨然。
弓劲秋风鸣白角,帐寒春雪压青毡。
威行四境烽烟断,响入千山号令传。
翠幕红灯照罗绮,心情何似十年前。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翠幕

    读音:cuì mù

    繁体字:翠幕

    意思:
     1.翠色的帷幕。
      ▶晋·潘岳《藉田赋》:“青坛蔚其岳立兮,翠幕黕以云布。”
      ▶宋·柳永《望海潮》词:“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元本

  • 罗绮

    读音:luó qǐ

    繁体字:羅綺

    英语:Also 罗和绮

    意思:(罗绮,罗绮)

     1.罗和绮。多借指丝绸衣裳。
      ▶汉·张衡《西京赋》:“始徐进而羸形,似不任乎罗绮。”

  • 红灯

    读音:hóng dēng

    繁体字:紅燈

    短语:龙灯 探照灯 远光灯 聚光灯 脚灯 太阳灯 电灯 钠灯 镁光灯 明灯 闪光灯 无影灯 矿灯 红绿灯 霓虹灯 尾灯 宫灯 航标灯 吊灯 安全灯 弧光灯 壁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