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中无滞讼,身后有遗书。
意思:庭中没有滞留诉讼,死后有遗书。
出自作者[宋]陈宓的《挽乡守楼宗簿》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古代官员和学者的赞美诗,表达了对他们无私奉献、为民服务精神的敬意。
首句“汉代推循吏,周邦重鲁儒”,通过对比汉代循吏和周朝鲁国的儒者,表达了对古代官员和学者的赞美。汉代的循吏是那些遵循道德规范、为百姓谋福利的官员,而鲁国的儒者则是重视道德和学问的学者。这两者都是古代社会中的重要角色,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庭中无滞讼,身后有遗书”,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古代官员和学者的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他们致力于解决百姓的纠纷,使庭中无滞讼,即没有积压的案件。同时,他们也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如遗书等。这两句诗强调了他们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贡献。
“生为忘家窘,形因治郡癯”,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对古代官员的敬意。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家庭和个人利益,甚至生活窘迫。他们为了治理郡县而身心憔悴,表现出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最后,“天人同一理,好恶不应殊”,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公正、仁爱和道德的赞美。无论是天还是人,都应该遵循同一理性和道德准则,不应该因为个人的好恶而有所差异。这体现了古代官员和学者对公正、仁爱和道德的追求和坚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代官员和学者,表达了对他们无私奉献、为民服务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强调了公正、仁爱和道德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应该遵循这些准则来为人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