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病中九首》 悬知铃阁清如水,瓜李虽微亦远嫌。

悬知铃阁清如水,瓜李虽微亦远嫌。

意思:在知道铃铛阁清如水,瓜李虽然微也避嫌。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病中九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间或击强非果弱,未尝束湿自然严。起惟吏畏三风训,先为民蠲再榷盐。时与青油宾唯诺,尤于白屋士劳谦。悬知铃阁清如水,瓜李虽微亦远嫌。》,这是对一个官员的赞美诗。这首诗通过描述这位官员的行为和态度,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赞扬。 首联“间或击强非果弱,未尝束湿自然严。”描绘了官员的公正和严谨。他并非一味地打击强者,而是根据事实和证据做出判断,不会因为个人情感或利益而偏袒一方。他对待事物态度严谨,不会因为小事而放松标准。这一联表达了官员公正无私、严谨认真的形象。 颔联“起惟吏畏三风训,先为民蠲再榷盐。”描述了官员的为民服务精神。他深知“三风”训诫的重要性,时刻警醒自己要为百姓着想,为民众减免税收,同时也要公平地征收盐税。这一联表达了官员关心民生的形象,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颈联“时与青油宾唯诺,尤于白屋士劳谦。”描绘了官员的待人之道。他对待下属和宾客总是彬彬有礼,言谈举止中透露出谦逊和尊重。他对出身贫寒的士人更是关怀备至,表现出他的仁爱之心。这一联表达了官员的亲和力和包容性,体现了他的仁政理念。 尾联“悬知铃阁清如水,瓜李虽微亦远嫌。”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官员的信任和期待。作者相信这位官员能够保持清廉,远离贪欲和嫌疑,就像铃阁一样清澈透明。即使是小事也绝不会心存嫌疑,表现出他的公正无私和廉洁自律的形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官员行为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赞扬。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让读者对这位官员的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这位官员的信任和期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间或击强非果弱,未尝束湿自然严。
起惟吏畏三风训,先为民蠲再榷盐。
时与青油宾唯诺,尤于白屋士劳谦。
悬知铃阁清如水,瓜李虽微亦远嫌。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铃阁

    读音:líng gé

    繁体字:鈴閣

    意思:(铃阁,铃阁)
    亦作“铃閤”。
     指翰林院以及将帅或州郡长官办事的地方。
      ▶晋·干宝《搜神记》卷七:“今狂花生枯木,又在铃阁之间,言威仪之富,荣华之盛,皆如狂花之发

  • 悬知

    读音:xuán zhī

    繁体字:懸知

    意思:(悬知,悬知)
    料想;预知。
      ▶北周·庾信《和赵王看伎》:“悬知曲不误,无事畏周郎。”
      ▶《太平广记》卷七一引《玄门灵妙记》:“法之效验,未敢悬知。”

  • 远嫌

    读音:yuǎn xián

    繁体字:遠嫌

    意思:(远嫌,远嫌)
    远避嫌疑。
      ▶《晋书•陈寿传》:“﹝张华﹞以寿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
      ▶唐·元稹《莺莺传》:“张兄保尔之命,不然,尔且虏矣。能复远嫌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