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忆越州》 稽峰倚云千仞高,澄湖倒影分秋毫。

稽峰倚云千仞高,澄湖倒影分秋毫。

意思:根据峰倚云千仞高,元澄湖倒影分丝毫。

出自作者[宋]陈尧佐的《忆越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稽峰倚云千仞高,澄湖倒影分秋毫。
当年逸赏有余意,徘徊不忍移轻舠。》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的诗。 首句“稽峰倚云千仞高”,诗人以雄伟的稽峰为喻,展现出千仞高耸的景象,描绘出稽峰的峻峭和挺拔。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敬畏之情。 “澄湖倒影分秋毫”一句,诗人将目光转向澄湖,倒影使得湖面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反映出秋天的景色。这里的“分秋毫”形象地表达了湖面的清澈和明净。 “当年逸赏有余意”一句,诗人回忆起过去的逸游,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这里的“当年”可能指的是诗人过去的某个时期,而“逸赏”则是指诗人过去的游赏活动。 “徘徊不忍移轻舠”一句,诗人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和不舍,因为不忍离开这片美景,所以徘徊不去。这里的“轻舠”是诗人用来比喻船只的工具,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喜爱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景和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稽峰倚云千仞高,澄湖倒影分秋毫。
当年逸赏有余意,徘徊不忍移轻舠。
作者介绍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北宋大臣、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天雄军节度使陈尧咨之兄。

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景祐四年(1037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康定元年(1040年),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1044年),陈尧佐去世,年八十二。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惠”。

陈尧佐在水利上颇有成就:为防钱塘潮,他提出了“下薪实土法”;为堵黄河在滑州缺口,他发明了“木尤杀水法”;他在汾水两岸筑堤植柳防洪,成为长期造福人民的“柳溪”。陈尧佐也工于书法,喜欢写特大的隶书字。因其书法点画肥重,人称“堆墨书”。著有《潮阳编》、《野庐编》、《遣兴集》、《愚邱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倚云

    读音:yǐ yún

    繁体字:倚雲

    意思:(倚云,倚云)
    靠着云。形容极高。
      ▶唐·宋之问《奉和幸三会寺应制》诗:“梵音迎漏彻,空乐倚云听。”
      ▶唐·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

  • 秋毫

    读音:qiū háo

    繁体字:秋毫

    英语:autumn hair; sth. too small to be easily discernible

    意思:
     1.亦作“秋豪”。鸟兽在秋天新长出来的

  • 千仞

    读音:qiān rèn

    繁体字:千仞

    意思:形容极高或极深。古以八尺为仞。
      ▶《庄子•秋水》:“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汉·桓宽《盐铁论•刑德》:“千仞之高,人不轻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