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上袁文昌知平江五首》 华屋鳞鳞冠盖里,画桥曲曲管弦楼。

华屋鳞鳞冠盖里,画桥曲曲管弦楼。

意思:华屋鱼鳞冠盖里,画桥弯曲音乐楼。

出自作者[宋]刘过的《上袁文昌知平江五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对苏州虎丘的赞美诗。虎丘位于苏州,是苏州的著名景点,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代表之一。这首诗的作者对虎丘的山川形胜、人文历史、繁华景象都给予了高度的赞美。 首联“欲上姑苏望虎丘,小邦宁有此风流”,诗人表达了他想要登上姑苏(即苏州)城头,眺望虎丘的愿望。虎丘虽然是一个小邦的地方,却有着如此迷人的风情。这里,“小邦”并非贬低之意,而是诗人对虎丘这个小地方的亲昵称呼,充满了赞美之情。 颔联“山川形势今三辅,人物英雄古列侯”,诗人赞颂虎丘的山川形胜如同古时的三辅地区,人物英豪如同古代的列侯一样。这里,诗人运用了类比的修辞手法,将虎丘的山川形胜与人物英豪相提并论,突出了虎丘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底蕴。 颈联“华屋鳞鳞冠盖里,画桥曲曲管弦楼”,诗人描绘了虎丘的繁华景象,华美的房屋如鱼鳞般遍布,华丽的屋檐如同伞盖。小桥流水,画桥弯弯,管弦之声此起彼伏,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将虎丘的繁华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金陵蜀郡俱疏远,除却皇都第一州”,诗人将虎丘与金陵、蜀郡等古都进行比较,认为除了皇都之外,没有哪个地方可以与之相媲美。这里,诗人再次表达了对虎丘的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虎丘在诗人心中的地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虎丘的山川形胜、人文历史、繁华景象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热爱和敬仰。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文精神的追求和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欲上姑苏望虎丘,小邦宁有此风流。
山川形势今三辅,人物英雄古列侯。
华屋鳞鳞冠盖里,画桥曲曲管弦楼。
金陵蜀郡俱疏远,除却皇都第一州。
作者介绍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明毛晋汲古阁《龙洲道人诗集》

关键词解释

  • 鳞鳞

    读音:lín lín

    繁体字:鱗鱗

    英语:numerous as fish scales

    意思:(鳞鳞,鳞鳞)

     1.形容鳞状物。形容云彩。
      ▶《文选•鲍照<还都道中作>诗》

  • 华屋

    读音:huá wū

    繁体字:華屋

    详细释义:华美的房屋。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优孟传:『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宋?苏轼?贺新郎?乳燕飞华屋词:『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 冠盖

    读音:guān gài

    繁体字:冠蓋

    英语:official hats and canopies; officials

    意思:(冠盖,冠盖)

     1.泛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冠,礼帽;盖,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