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英宗皇帝挽词五首》 一夜催仙杖,悲声到九宸。

一夜催仙杖,悲声到九宸。

意思:一个夜晚催仙杖,动听的声音到九哀。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英宗皇帝挽词五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悲欢离合和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对宫殿清晨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权力、地位和时间的无常变化的深深思考。 首句“一夜催仙杖,悲声到九宸”,诗人以仙杖在夜里的催促,暗示时间的匆忙无情,而悲声到九宸则描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这悲声似乎在诉说着宫殿的沧桑和历史的变迁。 “玉阶犹报晓,金殿不知春”这句诗中,“玉阶”和“金殿”分别象征着权力和地位的高贵,而“报晓”和“不知春”则进一步描绘了时间的流转和权力的无常。早晨的报晓声在玉阶上响起,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而金殿却还沉浸在昨日的余韵中,不知春天的到来。 “碧海无来使,青宫有旧臣”这两句诗中,“碧海”和“青宫”象征着未知的远方和眼前的皇宫,诗人通过“无来使”暗示了未知的远方不会再有消息,而“有旧臣”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和故人的怀念。 最后,“华封曾未幸,应误祝尧人”这两句诗中,“华封”和“祝尧人”分别象征着平凡的幸福和希望尧舜那样的伟大理想。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无法实现理想的无奈和惋惜,同时也暗示了人生无常的主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宫殿清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权力、地位和时间的无常变化的深深思考,以及对无法实现理想的无奈和惋惜。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是一首优秀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夜催仙杖,悲声到九宸。
玉阶犹报晓,金殿不知春。
碧海无来使,青宫有旧臣。
华封曾未幸,应误祝尧人。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九宸

    读音:jiǔ chén

    繁体字:九宸

    意思:犹九天。
      ▶《海录碎事•地下》引宋·王禹玉《英宗輓词》:“一夜催仙文,悲声到九宸。”
      ▶《西游记》第六三回:“一声吆喝长空振,似鹤飞鸣贯九宸。”

  • 悲声

    读音:bēi shēng

    繁体字:悲聲

    英语:A mournful cry.

    意思:(悲声,悲声)
    悲哀的声音或声调。
      ▶汉·王褒《洞箫赋》:“故为悲声,则莫不怆然累欷。”
     

  • 一夜

    (1).一个夜晚;一整夜。《穀梁传·定公四年》:“以众不如 吴 ,以必死不如 楚 ,相与击之,一夜而三败 吴 人。”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赋》:“魂终朝以三夺,心一夜而九摧。”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四:“明朝驛使发,一夜絮征袍。” 老舍 《正红旗下》一:“有时候,他们会在一个地方转来转去,一直转一夜。”
    (2).指某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越王 乃使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