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过永定废寺》 罢说传心法,犹看赐额碑。

罢说传心法,犹看赐额碑。

意思:停止对传心法,就像看赐额碑。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过永定废寺》

全文赏析

这首诗《乱后僧何去,门闲落叶时》是一首描绘了寺庙生活和情感状态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庙的日常、僧人的生活以及诗人的情感。 首联“乱后僧何去,门闲落叶时”,诗人以一种淡淡的哀愁描绘了寺庙的静寂和僧人的离散。乱后,暗示了寺庙曾经经历过的动荡和不安,而僧人的离散,则象征着寺庙生活的寂寥和冷清。门闲落叶时,则以落叶的飘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 颔联“画昏秋蠹老,斋断午禽饥”,进一步描绘了寺庙的景象。画昏,暗示了寺庙中的画作由于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模糊不清;秋蠹老,则描绘了寺庙的秋意和岁月的痕迹;斋断午禽饥,则描绘了寺庙中僧人断炊的景象,午禽饥,更加强调了寺庙的冷清和寂寥。 颈联“罢说传心法,犹看赐额碑”,诗人笔锋一转,从描绘寺庙景象转向了僧人的生活。罢说传心法,暗示了僧人不再谈论佛法,而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犹看赐额碑,则描绘了僧人仍然在关注着寺庙的历史和荣誉。 尾联“不知兴坏理,来此岂无悲”,诗人以一种深深的哀愁和无奈,表达了对寺庙兴衰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不知兴坏理,表达了诗人对寺庙未来的迷茫和无奈;来此岂无悲,则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生活的哀愁和不舍。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庙的日常、僧人的生活以及诗人的情感状态。它既有对寺庙生活的描绘,也有对僧人内心世界的探索,同时也表达了对寺庙兴衰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古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乱后僧何去,门闲落叶时。
画昏秋蠹老,斋断午禽饥。
罢说传心法,犹看赐额碑。
不知兴坏理,来此岂无悲。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心法

    读音:xīn fǎ

    繁体字:心法

    英语:mental cultivation methods

    意思:
     1.佛教语。指经典以外传受之法。以心相印证,故名。
      ▶唐·李华《润州天乡寺故大德

  • 传心

    读音:chuán xīn

    繁体字:傳心

    英语:telepathize

    意思:(传心,传心)

     1.佛教禅宗指传法。初祖达摩来华,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谓法即是心,故以心传心,心心相印。见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