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乞巧同蘧庵先生赋》 天孙含笑答:见事卿迟,大抵聪明让聋哑。

天孙含笑答:见事卿迟,大抵聪明让聋哑。

意思:天孙含笑回答:见事你慢,大部分聪明让聋、哑。

出自作者[清]陈维崧的《乞巧同蘧庵先生赋》

全文赏析

这首词以丰富的想象,把织女作为人间英雄的化身,向她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词的上片写曝衣楼上,词人仰望银河,见碧云如丝,银河泻水,不由得想起织女来。“耿耿”二字,写银河明亮,此词一开头就给人以雄壮开阔之感。“见银河低泻”一句,以“低泻”二字描绘银河奔腾的气势,与“耿耿”二字映衬,更给人以浩渺无际、一泻千里的感觉。“人在针楼曝衣罢”一句,用一“罢”字,表示人们已经晒完衣服,收衣入屋了。从而暗示了曝衣楼已空,作者独上高楼,极目远眺。在这样一个夜晚,词人独对浩渺苍穹,沉思默想。下片写词人对织女的倾诉。“告天孙”三句,点明词人倾诉的对象是天上的织女。前三句是词人对织女说的表面语,说自己出身江东,家世寒微,只愿学到织女的丝线之巧去为国建功立业。实际上词人用丝线之巧比喻军事韬略。“天孙”三句,写织女的回答,她含笑告诉词人:你见识这样迟钝,大概聪明都让聋哑人占尽了吧?这里织女不答词人所请,而用诙谐的谈吐委婉地加以否定。这种回答,词人在上片中已作了铺垫。“试看”三句,是织女对词人所倾诉的更大不满,她说:且看古往今来那些称孤道寡的英雄人物,不过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而已。言外之意是,她认为真正的英雄应该不计个人得失功名,而应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但是词人却向她借巧,这岂不是太愚蠢了吗?“只赐”三句,写织女对词人的嘲笑和劝告:我只赐给你加倍的痴呆和长年不衰的醉狂和歌唱,让你在花天月夜里烂醉如泥地度过一生吧。这里织女答非所问,用嬉笑的口吻对词人进行嘲笑和规劝。这首词把古代神话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来抒发作者的怀抱。全词格调豪放、慷慨悲凉、意境深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碧云耿耿,见银河低泻。
人在针楼曝衣罢。
告天孙、臣本屠钓江东,疏拙甚,愿以蛛丝巧借。
天孙含笑答:见事卿迟,大抵聪明让聋哑。
试看古今来,刘项孙曹,都留作、残编闲话。
只赐汝狂騃倍常年,好烂醉高歌,花天月夜。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

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关键词解释

  • 天孙

    读音:tiān sūn

    繁体字:天孫

    意思:(天孙,天孙)

     1.星名。即织女星。
      ▶《史记•天官书》“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唐·司马贞索隐:“织女,天孙也。”
     
     2.指传说

  • 聋哑

    读音:lóng yǎ

    繁体字:聾啞

    意思:(聋哑,聋哑)
    耳聋又不会说话。是一种由于在学会说话前严重耳聋,妨碍语言学习所造成的疾病。分先天性聋哑和后天性聋哑两种。如:聋哑儿童;聋哑学校。

    解释:<

  • 大抵

    读音:dà dǐ

    繁体字:大抵

    短语:大多 大半 多 基本上

    英语:in the main

    意思:
     1.大都,表示总括一般的情况。
      ▶《史记•太史公自

  • 含笑

    读音:hán xiào

    繁体字:含笑

    短语:笑逐颜开

    英语:with a smile

    意思:
     1.面带笑容。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周僕射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