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药圃》 三蜀膏腴地,偏於药物宜。

三蜀膏腴地,偏於药物宜。

意思:三蜀肥沃的土地,偏于药物应该。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药圃》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四川药材丰富的诗,表现出作者对药物和自然的深厚感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三蜀膏腴地”,独特而简洁地描绘了四川的肥沃土地。“膏腴”二字,形象地表现出土地的丰饶和富饶。这样的土地,自然生长出丰富的药材,因此诗人紧接着说“偏於药物宜”。这是对四川药材丰富的总体概括。 接下来的“小畦千种聚,春雨一番滋”,则进一步描绘了药材的生长环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滋润下的药材田地,各种药材汇聚一堂,生机勃勃。这里,“千种”二字展示了药材的种类繁多,而“春雨一番滋”则表达了药材生长的良好条件。 然后,“山相惭多识,桐君未偏知”,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药材的丰富和神秘。山相因见识广泛而感到惭愧,桐君也未能完全了解这些药材。这两句诗既展示了药材的种类繁多,又表达了人们对药材的认知尚浅。 最后,“佗年似胡广,养寿复扶衰”,诗人以胡广为例,表达了药材的养生功效。胡广是古代著名的医者,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药材能够滋养寿命、扶助衰弱身体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赞美了四川的药材丰富,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药材的认知和对生命的珍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三蜀膏腴地,偏於药物宜。
小畦千种聚,春雨一番滋。
山相惭多识,桐君未偏知。
佗年似胡广,养寿复扶衰。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膏腴

    读音:gāo yú

    繁体字:膏腴

    短语:

    英语:fertile

    意思:
     1.谓(土地)肥沃。
      ▶《战国策•赵策四》:“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 药物

    读音:yào wù

    繁体字:葯物

    短语:药料

    英语:medicine

    意思:(药物,药物)
    能防治疾病、病虫害等的物品。
      ▶《左传•昭公十九年》:“尽心力以事

  • 三蜀

    读音:sān shǔ

    繁体字:三蜀

    意思:汉初分蜀郡置广汉郡,武帝时又分置犍为郡,合称三蜀。
      ▶《文选•左思<蜀都赋>》:“三蜀之豪,时来时往。”
      ▶刘逵注:“三蜀,蜀郡、广汉、犍为也。本一蜀国,汉高祖分置广汉

  • 物宜

    读音:wù yí

    繁体字:物宜

    意思:指事物的性质、道理、规律等。
      ▶《易•繫辞上》:“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后汉书•循吏传•卫飒》:“飒理恤民事,居官如家,其所施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