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吊原韵》 为怜举世不曾醒,放浪形骸泽畔行。

为怜举世不曾醒,放浪形骸泽畔行。

意思:为怜悯世上不曾醒来,放浪形骸泽畔行。

出自作者[宋]叶茵的《次吊原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屈原塔》,作者通过屈原的事迹,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看法。 首联“为怜举世不曾醒,放浪形骸泽畔行。”描绘了屈原清醒地看到世人不醒,选择在泽畔放浪形骸、独自醒来的形象。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屈原清醒独立精神的歌颂和钦佩。 颔联“会得危言危行意,佐成濯足濯缨名。”进一步表达了屈原坚持危言危行的态度,即使被放逐,也依然坚持自我,他的名字也因此而得以流传。这表达了作者对屈原高尚品格的赞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独立清醒的人格的追求。 颈联“义无可去缘同姓,心亦何求要独清。”表达了屈原坚守道义,不愿同流合污,只求内心独清的品质。这反映了作者对屈原清廉高洁的品质的认同,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这种品质的追求。 尾联“今日龙舟虽古意,吴人未必楚人情。”最后两句则是对现实的讽刺,即使现在龙舟竞渡还保留着古意,但是人们未必还能保持屈原时代的清廉之情。这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屈原精神的怀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屈原事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屈原清醒独立、高尚品格的赞赏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和对屈原精神的怀念。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咏史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为怜举世不曾醒,放浪形骸泽畔行。
会得危言危行意,佐成濯足濯缨名。
义无可去缘同姓,心亦何求要独清。
今日龙舟虽古意,吴人未必楚人情。

关键词解释

  • 形骸

    读音:xíng hái

    繁体字:形骸

    短语:躯壳 形体

    英语:the human body

    意思:
     1.人的躯体。
      ▶《庄子•天地》:“汝方将忘汝神气,堕

  • 放浪形骸

    读音:fàng làng xíng hái

    繁体字:放浪形骸

    英语:abandon oneself to Bohemianism

    意思: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

    近义

  • 举世

    读音:jǔ shì

    繁体字:舉世

    短语:天下 世界 普天之下 大世界 大千世界 全世界 五湖四海 大地 世上 中外 世 海内

    英语:all over the world

  • 不曾

    读音:bù céng

    繁体字:不曾

    短语:无 远非 罔 没 毋 绝非 靡 莫 从不 从未

    英语:never

    意思:未曾,没有。
      ▶南朝·宋·刘义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