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雨南堂即事》 高林飒已落,鸣雁去方永。

高林飒已落,鸣雁去方永。

意思:高林飒已落,鸣雁去方永。

出自作者[宋]韩维的《秋雨南堂即事》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秋雨、竹树、微寒、燕坐等元素,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深沉的秋日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郁和忧虑。 首句“南堂秋雨清,竹树变愁静”,诗人描绘了南堂(即南面的堂屋)秋雨淅沥,竹树在雨中显得更加静谧的场景。这个描绘为整个诗篇定下了凄清的基调,为诗人的情感表达提供了背景。 “微寒病体苏,燕坐尘事屏”两句,诗人以微寒病体苏醒,表达了他在秋雨中坐享宁静的满足感。燕坐尘事屏,即闲坐无事,尘世纷扰之事似乎都被屏除了。这种描绘展示了诗人的超脱和淡然。 “高林飒已落,鸣雁去方永”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高林(即高大的树林)飒然作响,树叶纷纷落下,大雁鸣叫着飞向远方。这种景象既展示了秋天的萧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最后,“何以消沉忧,予以在箕颍”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希望。他希望通过像箕子、颍人那样隐居山林,远离尘世纷扰,来消除内心的忧虑。这表达了诗人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向往。 整首诗以秋雨、竹树、微寒等元素为载体,通过描绘宁静的场景和淡然的情感,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同时,诗人也通过隐居山林的向往,表达了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南堂秋雨清,竹树变愁静。
微寒病体苏,燕坐尘事屏。
高林飒已落,鸣雁去方永。
何以消沉忧,予以在箕颍。
作者介绍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祖籍真定灵寿(今属河北),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

关键词解释

  • 鸣雁

    读音:míng yàn

    繁体字:鳴雁

    意思:(鸣雁,鸣雁)

     1.《诗•邶风•匏有苦叶》:“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毛传:“雝雝,雁声和也。纳采用雁,旭日始出,谓大昕之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