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辨味》 杯中此物何人别,柔旨之中有典刑。

杯中此物何人别,柔旨之中有典刑。

意思:杯中这东西有什么人别,柔旨意当中有典刑。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辨味》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甘露和醴泉的美味,但却强调它们并非真正的美味,最美的味道其实是柔旨之中的典刑。整首诗语言简练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一种哲理性的启示。 首句“甘露太甜非正味”直接点明了甘露的特点,虽然甘甜,但并不是真正的美味。这里既表达了作者对甘露的看法,也暗示了人生中的某些东西,虽然表面看起来让人愉悦,但并非真正的价值所在。 次句“醴泉虽洁不芳馨”进一步阐述了醴泉的特点,虽然清洁,但却没有芳香。这也反映了人生中有些东西虽然表面纯洁,但却缺乏更深层次的内涵。 最后两句“杯中此物何人别,柔旨之中有典刑”则是整首诗的核心。作者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杯中的饮料与前面所提到的甘露和醴泉有何不同。而答案则是柔旨之中的典刑,即柔和的美味中蕴含着规范和准则。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真正美味的看法,也传达了一种价值观,即真正的价值并非表面的华丽,而是内在的规范和准则。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提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真正美味的思考和对于价值的认识,给人深刻的启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甘露太甜非正味,醴泉虽洁不芳馨。
杯中此物何人别,柔旨之中有典刑。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杯中

    读音:bēi zhōng

    繁体字:杯中

    意思:指杯中之酒。
      ▶明·卓人月《花舫缘》第一齣:“吾何痛,且尽此杯中。”

    造句:暂无

  • 中有

    读音:zhōng yǒu

    繁体字:中有

    意思:即中阴。
      ▶《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薀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
      ▶《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

  • 典刑

    读音:diǎn xíng

    繁体字:典刑

    英语:normal punishment

    意思:
     1.常刑。
      ▶《书•舜典》:“象以典刑。”
      ▶孔传:“象,法也。法用常刑,用不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