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寒莫遣痴蟆食,留取芬芳与世夸。
意思:广寒莫派痴蟆吃,留取芬芳与世人夸耀。
出自作者[宋]刘黻的《咏桂呈张贰车》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昨夜烽风吹作花,异香早已满天涯》是一首对花的赞美,通过对花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命力的赞叹。
首先,诗的开头“昨夜烽风吹作花,异香早已满天涯”描绘了一幅烽火夜战、花如雨落的景象,这不仅让人感受到花的美丽,更让人感受到生命力的顽强。烽火夜战,象征着战争或灾难的背景,而花如雨落,则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而“异香早已满天涯”则进一步强调了花的独特魅力,花香四溢,弥漫在天地之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蓬莱深处两三树,风月分来第一家”两句诗描绘了花的生长环境。蓬莱深处,象征着神秘而美丽的地方,两三树花,象征着花的稀有和珍贵。而“风月分来第一家”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环境的赞美,风月是美好的事物,代表着自然的美和生命的活力,而“分来”则表达了这种美好是如此的难得和珍贵。
“绰约道妆如侍案,婆娑醉影欲乘槎”两句诗则是对花的形态的描绘。绰约道妆,形容花的美丽姿态,如侍案,表达了花的优雅和端庄。婆娑醉影,则描绘了花的动态美,仿佛在风中翩翩起舞,欲乘槎而去,表达了花的自由和活力。
最后,“广寒莫遣痴蟆食,留取芬芳与世夸”两句诗则是对花的命运的思考。广寒指月亮,痴蟆指蟾蜍,这里用月亮来比喻高洁和美好,而痴蟆食则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不可抗拒的力量。诗人希望不要让蟾蜍吞噬了花,而是要留住花的芬芳,让世人赞美。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保护和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花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命力的赞叹。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同时,诗人的情感也通过这些描绘和赞美得到了充分的表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 已入广寒宫里去,如何别觅广寒宫。-- 出自《诚斋步月二首》作者:[宋]杨万里
- 广寒宫殿。-- 出自《蝶恋花·□□□□□□□》作者:[宋]张抡
- 遇广寒宫女。-- 出自《桂华明/四犯令》作者:[宋]关注
- 广寒丹桂。-- 出自《减字木兰花·风鬟雾鬓》作者:[宋]周邦彦
- 指广寒归去。-- 出自《醉花阴·粉妆一捻和香聚》作者:[宋]无名氏
- 来自广寒深处。-- 出自《如梦令·欲问芗林秋露》作者:[宋]向子諲
- 广寒宫。-- 出自《六州歌头·向来人道》作者:[宋]刘辰翁
- 广寒宫。-- 出自《绿鸭头 八月十四日,圭塘玩月》作者:[元]许有壬
- 空明迫广寒。-- 出自《大雪同杨景韩程子敬登寺楼》作者:[宋]程公许
- 留取晓来看。-- 出自《小重山·薄雪初消银月单》作者:[宋]曾原一
- 留取笙歌住。-- 出自《感皇恩·蝴蝶满西园》作者:[宋]晁冲之
- 留取。-- 出自《定风波 邓帅漆水公寿筵辽东大使君在焉大有》作者:[元]元好问
- 且留取。-- 出自《喜迁莺·南枝向暖》作者:[宋]无名氏
- 留取两三枝。-- 出自《太常引·行云踪迹杳无期》作者:[宋]无名氏
- 留取三分住。-- 出自《点绛唇 春暮》作者:[清]徐灿
- 留取旧时欢笑。-- 出自《胡捣练令/胡捣练》作者:[宋]韩维
- 且留取。-- 出自《剑器近·夜来雨》作者:[宋]袁去华
- 留取映鸳鸯。-- 出自《双头莲令·太平和气兆嘉祥》作者:[宋]赵师侠
- 草木尽芬芳。-- 出自《南乡子·无处著春光》作者:[宋]辛弃疾
- 荐芬芳。-- 出自《十二时/忆少年》作者:[宋]无名氏
- 荐芬芳。-- 出自《十二时/忆少年》作者:[宋]无名氏
- 绽芬芳。-- 出自《梅花引·园林静》作者:[宋]无名氏
- 何用独芬芳。-- 出自《学刘公干体诗》作者:[南北朝]鲍照
- 春夏竟芬芳。-- 出自《青杏儿 咏菊》作者:[元]姬翼
- 芬芳空自宣。-- 出自《效阮公诗》作者:[南北朝]江淹
- 芬芳。-- 出自《凤凰台上忆吹箫·碧玉烟塘》作者:[宋]曹勋
- 性芬芳。-- 出自《江神子 进道》作者:[元]王处一
- 两两斗芬芳。-- 出自《双头莲令·太平和气兆嘉祥》作者:[宋]赵师侠
- 莫遣衣冠粗。-- 出自《点绛唇·年少清新》作者:[宋]廖行之
- 莫遣公远嗅。-- 出自《洞庭春色(并引)》作者:[宋]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