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道中逢乞食老僧》 时人只施盂中饭,心似白莲那得知。

时人只施盂中饭,心似白莲那得知。

意思:当时人们只使用碗中吃,心就像白莲花怎么会知道。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道中逢乞食老僧》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一位行者的形象,他头戴赤棕榈笠,眉毫垂下,手持拄楖栗杖,行走缓慢。他并不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而只求在清净的日常生活中保持内心的纯洁。 首句“赤棕榈笠眉毫垂”形象地描绘了行者的装扮。赤棕榈榈笠,是一种棕榈叶编制而成的帽子,通常为热带地区所用,是行者的标志之一。眉毫垂下,形象地描绘出行者的朴实无华,不修边幅。 第二句“拄楖栗杖行迟迟”则进一步描绘了行者的形象,他手持拄楖栗杖,行走缓慢,暗示了他的清净和淡泊。 第三句“时人只施盂中饭”描绘了行者所处的环境,人们只关注他的生活物质来源,而忽视了他的内心世界。施盂中饭,暗示了行者过着清贫的生活,而人们却只看到表面的物质,忽视了他的精神世界。 最后一句“心似白莲那得知”是诗的点睛之笔,它揭示了行者的内心世界,他像白莲一样纯洁无暇,他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而不仅仅是物质的简单生活。这句诗也暗示了人们应该更多地关注他人的内心世界,而不仅仅是表面的物质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行者的形象,表达了对清净、淡泊生活的赞美,以及对人们忽视他人内心世界的批评。它提醒我们要更多地关注他人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人的精神追求,而不是只关注表面的物质生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赤棕榈笠眉毫垂,拄楖栗杖行迟迟。
时人只施盂中饭,心似白莲那得知。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时人

    引用解释

    当时的人;同时代的人。《汉书·艺文志》:“《论语》者, 孔子 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於夫子之语也。” 五代 颜红郁 《农家》诗:“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穀自生。” 孙犁 《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这篇被时人称为‘天下文章,莫大于此’的作品,共七百五十个字。”

    读音:shí rén

  • 白莲

    读音:bái lián

    繁体字:白蓮

    意思:(白莲,白莲)

     1.白色的莲花。
      ▶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明·沈德符《野获编•禨祥•白鹿》:“嘉靖十二年,河南巡抚

  • 中饭

    读音:zhōng fàn

    繁体字:中飯

    短语:午宴 午餐

    英语:lunch

    意思:(中饭,中饭)

     1.用饭之中。
     
     2.午餐。

  • 得知

    读音:dé zhī

    繁体字:得知

    短语:识破 意识到 获悉 查出 得悉 探悉 惊悉

    英语:(find out and) know

    意思:
     1.岂知;可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