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魏君俞知宿迁》 牛刀割鸡不作难,看公来上宿迁最。

牛刀割鸡不作难,看公来上宿迁最。

意思:牛刀杀鸡不作难,看你来上宿迁最。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送魏君俞知宿迁》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对魏侯的赞美和期待。魏侯以擅长治理剧务而闻名,在江湖之地担任官职,声名远扬。人们称赞他的才干与钜鹿公相似,皇帝下诏书提拔他担任二千石级的官职。然而,前不久因被认为贤能而得罪,现在他深感后悔。他认为割鸡用牛刀并不困难,希望将来能在宿迁担任重要职务。 首句“魏侯得名能治剧,江湖作吏声籍籍。”描绘了魏侯在江湖之地以擅长治理剧务而闻名,他的名声在江湖之地远扬,这是对魏侯能力的肯定。 “人言才似钜鹿公,诏书擢守二千石。”这两句描绘了人们对魏侯的才干的赞扬,以及皇帝下诏书提拔他担任二千石级的官职,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地位提升。 “前日见贤後得罪,艾封沾襟复自悔。”描绘了魏侯前不久因被认为贤能而得罪,现在深感后悔。这里的“艾封”指的是因悔恨而流泪打湿衣襟,表达了魏侯内心的懊悔之情。 “牛刀割鸡不作难,看公来上宿迁最。”这两句描绘了魏侯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他认为割鸡用牛刀并不困难,期待将来能在宿迁担任重要职务。这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整首诗表达了对魏侯的赞美和期待,同时也揭示了他的懊悔和自信。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才干、有抱负、有自信的人的形象,他愿意承担重任,期待在未来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这首诗也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和期待,体现了诗人对人才的欣赏和赞美。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魏侯得名能治剧,江湖作吏声籍籍。
人言才似钜鹿公,诏书擢守二千石。
前日见贤後得罪,艾封沾襟复自悔。
牛刀割鸡不作难,看公来上宿迁最。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牛刀割鸡

    引用解释

    亦作“ 牛刀割鷄 ”。比喻大材小用。 汉 王充 《论衡·自纪》:“牛刀割鸡,舒戟采葵,鈇鉞裁箸,盆盎酌巵,大小失宜,善之者希。”鸡,一本作“ 鷄 ”。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小国寡民而以治天下之道治之,真乃牛刀割鷄耳,圣人之哂固宜。”参见“ 牛刀 ”。

    读音:niú dāo gē jī

  • 作难

    读音:zuò nán

    繁体字:作難

    短语:费力 扎手 伤脑筋 难 费事 患难 来之不易 大海捞针 讨厌 费时 棘手 海底捞针 疑难 艰难 困难 万难 别无选择 费工夫 费劲

    英语:

  • 牛刀

    读音:niú dāo

    繁体字:牛刀

    英语:butcher\'s knife

    意思:宰牛的刀。语出《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后常以喻大材器。
      ▶

  • 割鸡

    读音:gē jī

    繁体字:割雞

    意思:(割鸡,割鸡)

     1.杀鸡。
      ▶《礼记•杂记下》:“其衈皆于屋下,割鸡,门,当门。”
     
     2.常以比喻处理小事。
      ▶晋·袁宏《后汉纪•顺

  • 不作

    读音:bù zuò

    繁体字:不作

    意思:I

     1.不兴起;不兴盛。
       ▶《礼记•乐记》:“暴民不作,诸侯宾服。”
       ▶孔颖达疏:“不作,谓不动作也。”
       ▶《孟子•滕文公下》:“圣

  • 难看

    读音:nán kàn

    繁体字:難看

    短语:丢面子 恬不知耻 寡廉鲜耻 名誉扫地 遗臭万年 臭名昭著 丢丑 丧权辱国 奴颜婢膝 不要脸 厚颜无耻 不名誉 声名狼藉 无耻 威风扫地 难听 臭名远扬 卑躬屈膝 羞耻<

  • 上宿

    读音:shàng sù

    繁体字:上宿

    意思:值夜。
      ▶《三国志平话》卷上:“惊起衙内上宿兵卒,约叠三十余人,向前来拿张飞。”
      ▶《水浒传》第四五回:“且说杨雄此日正该当牢。未到晚,先来取了铺盖去,自监里上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