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啬庵山中杂题二十二绝》 草庵非久住,消得四山风。

草庵非久住,消得四山风。

意思:小草庵不是久住,消得四山风。

出自作者[现代]马一浮的《和啬庵山中杂题二十二绝》

全文赏析

这首诗《秋月一潭空,鸿飞不见踪。草庵非久住,消得四山风》是一首描绘秋天月夜景色和表达作者感受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诗中描绘了一潭空明的秋月,使得周围的环境显得宁静而深远。鸿飞不见踪,则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夜晚,鸿雁已经飞去,不再留下任何踪迹,给人一种寂静而清新的感觉。 接下来,诗中提到的草庵(可能指的是简陋的茅屋或小屋)并非是久留之地,暗示作者对于当前环境的淡然处之,同时也表达出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消得四山风,则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风,它们在四山中穿梭,带走了热气,带来了清凉。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月、鸿飞和草庵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淡然处之的人生态度。诗中的“非久住”和“消得四山风”等词句,透露出作者对世俗纷争和名利束缚的厌倦,以及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 此外,诗中的“一潭空”和“四山风”等意象,也表现出作者对空灵、清净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和欣赏。整首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精妙的意象,传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美文,通过描绘秋月、鸿飞和草庵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向往和淡然处之的人生态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秋月一潭空,鸿飞不见踪。
草庵非久住,消得四山风。
作者介绍 马一浮简介
马一浮(1883~1967),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浙江大学原教授。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

关键词解释

  • 草庵

    读音:cǎo ān

    繁体字:草庵

    意思:(参见草菴)
    亦作“草菴”。
     
     1.草房,草舍。
      ▶《宋书•沈庆之传》:“营内多幔屋及草菴,火至辄以池水灌灭,诸军多出弓弩夹射之,蛮败走。”
      

  • 山风

    读音:shān fēng

    繁体字:山風

    英语:mountain breeze

    意思:(山风,山风)
    指《易•蛊》卦,因其卦上艮下巽,卦象为山下有风,故称。
      ▶明姚茂良《精忠记•兆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