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分类
作者
诗文热榜
课本古诗
词牌名
合称
古籍
首页
《浮觉院竹轩》
护余贝叶云无迹,刺破苔痕石有踪。
护余贝叶云无迹,刺破苔痕石有踪。
意思:
护我贝叶说没有迹象,针刺破苔痕石有踪迹。
出自作者[宋]陈延龄的《浮觉院竹轩》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僧种植的数千竹,使得寺庙内的环境变得清幽。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了竹林的浓荫、清静的氛围,以及山僧的寄栖和梦境。接下来,诗人以保护贝叶和刺破苔痕的石头来表现竹林的静谧和坚韧,最后提到诗人老去后要与莲社结盟,带着一枝竹策扶持老态。整首诗意境优美,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以及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相关句子
持贝叶,倚瘦藜。
--
出自《须菩提赞》作者:[宋]释智遇
手持天竺书,贝叶翻金光。
--
出自《周巨寺》作者:[宋]李复
天文贝叶写,圣泽菊花浮。
--
出自《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作者:[唐]李適適
贝叶书名,名义谁能辨。
--
出自《点绛唇·畏日炎炎》作者:[宋]王十朋
兰若皆修饰,贝叶重芬馨。
--
出自《留题郫县西禅院古调诗》作者:[宋]徐仲谋
出家本不难,贝叶明牙签。
--
出自《旅舍七首》作者:[宋]敖陶孙
焚香翻贝叶,汲水养梅花。
--
出自《寓江陵能仁僧舍二首》作者:[宋]王炎
贝叶神怡处,南柯梦觉时。
--
出自《挽范承事诗》作者:[宋]虞俦
薄晴生晚哢,深绿护余妍。
--
出自《初夏》作者:[宋]洪咨夔
微寒护余芳,春野绿涉莽。
--
出自《三月十一日问政山次刘元煇韵》作者:[宋]方回
东风微峭护余春,红紫香中酒自温。
--
出自《玉麟堂会诸司观牡丹酴醾三绝》作者:[宋]范成大
间存垅亩护余苗,曾不什一于千百。
--
出自《夏秋积雨岁用大祲长言纪实》作者:[宋]卫宗武
州云无。
--
出自《狗子佛性颂》作者:[宋]白玉蟾
曾云无温夜。
--
出自《园葵诗》作者:[魏晋]陆机
閒云无去住。
--
出自《晚色》作者:[宋]蔡襄
可惜断云无定准。
--
出自《蝶恋花·开到杏花寒食近》作者:[宋]仲殊
玉绳低转云无迹。
--
出自《秋霁·千顷玻璃》作者:[宋]陈允平
暝云无树亦崚嶒。
--
出自《画堂春·倡条繁蒂绿层层》作者:[宋]赵彦端
龙荪晚颖破苔纹。
--
出自《朝中措·龙荪晚颖破苔纹》作者:[宋]马子严
逸兴难拘缚,寻诗屐破苔。
--
出自《山中即景四首》作者:[宋]赵友直
湿树浴鸟痕,破苔卧鹿迹。
--
出自《题寿安南馆》作者:[唐]王建
荷依浪花颤,笋破苔色起。
--
出自《三月十六日石湖书事三首》作者:[宋]范成大
肯惮巾冲雨,深防屐破苔。
--
出自《题白龙洞三首》作者:[宋]赵蕃
高顾防惊鸟,徐行恐破苔。
--
出自《同成父弟访王亢宗遇周钦止同过圆通看竹二首》作者:[宋]赵蕃
舆肩俯清阴,屐齿破苔滑。
--
出自《春日同伯氏游问政山门意似表弟旧题用其韵先》作者:[宋]李弥逊
破苔方挺出,突屋已长身。
--
出自《新竹》作者:[宋]赵蕃
屐齿破苔色,林塘欣共寻。
--
出自《次韵太守会宜休亭二首》作者:[宋]张嵲
万古焦山一痕石,飞升有数此权舆。
--
出自《已亥杂诗 229》作者:[清]龚自珍
莫嫌欹峭一痕石,百顷澄光娇软碧。
--
出自《与王忘机饮观音阁时忘机将访友楚中》作者:[明]尹伸
九十方称半,归途讵有踪。
--
出自《晚出新亭》作者:[南北朝]阴铿
诗句原文
山僧种竹数千个,堂户清阴日日浓。
从便寄栖天外凤,等閒梦化缽中龙。
护余贝叶云无迹,刺破苔痕石有踪。
老去要盟莲社约,一枝携取策龙锺。
关键词解释
贝叶
读音:
bèi yè
繁体字:
貝葉
英语:
pattra leaves
意思:
(贝叶,贝叶)
古代印度人用以写经的树叶。亦借指佛经。
▶唐·玄奘《谢敕赉经序启》:“遂使给园精舍,并入提封;
贝叶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