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路枢四首》 前筹初见翊元枢,何事扁舟泛五湖。

前筹初见翊元枢,何事扁舟泛五湖。

意思:前筹初见翊元枢,什么事扁舟泛五湖。

出自作者[宋]胡寅的《和路枢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和对未来的展望。 首联“前筹初见翊元枢,何事扁舟泛五湖。”描绘了诗人辞别旧职,乘舟远离尘世纷扰的情景。诗人通过“前筹”一词,暗示了自己在过去的职业生涯中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然而,他为何要远离繁华,泛舟五湖呢?这引发了读者对诗人下一步行动的猜测和疑问。 颔联“脱屣红尘谁肯办,挂冠黑发世应无。”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红尘的厌倦和对黑发之年的珍惜。这里的“脱屣红尘”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恶,“谁肯办”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不愿放弃世俗繁华的人的轻蔑。而“挂冠”则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决心,他希望在黑发之年辞官归隐,这种行为在当时的社会可能是非常罕见的。 颈联“原陪几杖登南阜,遥想氛埃暗北区。”表达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的向往和对人间纷争的厌倦。他希望能够在南阜的山水之间,陪伴着几根拐杖,远离尘世的纷扰。同时,他也遥想北区的人间纷争,表现出他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 尾联“晚节功名端不免,云台依旧矗天都。”诗人对未来抱有乐观的态度,他认为即使到了晚年,功名利禄也是无法避免的。同时,他也暗示了自己虽然离开了官场,但内心仍然对功名有着强烈的渴望。最后,“云台依旧矗天都”一句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也象征着诗人的决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乐观期待。他厌倦了红尘的纷扰,向往山水自然,但内心仍然对功名有着强烈的渴望。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前筹初见翊元枢,何事扁舟泛五湖。
脱屣红尘谁肯办,挂冠黑发世应无。
原陪几杖登南阜,遥想氛埃暗北区。
晚节功名端不免,云台依旧矗天都。

关键词解释

  • 五湖

    读音:wǔ hú

    繁体字:五湖

    英语:five lakes

    意思:
     1.古代吴·越地区湖泊。其说不一:
      (1)吴县南部的湖泽。
      ▶《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

  • 扁舟

    读音:piān zhōu

    繁体字:扁舟

    英语:canoe

    意思:I
    小船。
       ▶《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

  • 何事

    读音:hé shì

    繁体字:何事

    英语:what

    意思: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齐·谢朓《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方干《经周处士故居

  • 前筹

    读音:qián chóu

    繁体字:前籌

    意思:(前筹,前筹)

     1.犹前箸。座前的筷子。
      ▶唐·杨巨源《酬卢员外》诗:“谢傅旌旗控上游,卢郎樽俎借前筹。”
      ▶宋·杨万里《小饮俎豆颇备江西淮浙之

  • 初见

    读音:chū jiàn

    繁体字:初見

    意思:(初见,初见)
    初次见面。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元皇初见贺司空,言及吴时事。”
      ▶宋·文同《送通判喻郎中》诗之二:“群居五百日,日日如初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