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小园即事二首》 春来无遣闲愁处,玉面纱巾出看花。

春来无遣闲愁处,玉面纱巾出看花。

意思:春来没有派闲愁处,玉面纱丝出去看花。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小园即事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因听箫声一念差,碧云遮断阿环家。春来无遣闲愁处,玉面纱巾出看花》。这首诗的开头“因听箫声一念差,碧云遮断阿环家。”这句诗通过一个故事或情景引入,描述了听箫声时的一念之差,让碧云遮断了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的“一念之差”可能指的是对某种事物的过度关注或过度追求,而这种追求导致了对其他事物的忽视或遗忘,从而让美好的事物从视线中消失。 “春来无遣闲愁处,玉面纱巾出看花。”这句诗描绘了春天来了,诗人没有闲暇的时间去烦恼,而是带着微笑和轻松的心情去欣赏花朵。这里的“玉面纱巾”可能是指诗人的形象,他看起来很轻松愉快,也可能是指诗人的心态,他能够放下烦恼,享受生活的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即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烦恼,我们应该学会放下,享受生活的美好。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听箫声、看花等场景,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诗意,读起来朗朗上口。整首诗的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态度。因此,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美感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因听箫声一念差,碧云遮断阿环家。
春来无遣闲愁处,玉面纱巾出看花。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纱巾

    读音:shā jīn

    繁体字:紗巾

    意思:(纱巾,纱巾)
    纱制头巾。
      ▶唐·刘长卿《赠秦系》诗:“向风长啸戴纱巾,野鹤由来不可亲。”
      ▶唐·白居易《香山避暑二绝》之二:“纱巾草履竹疏衣,晚下香山蹋翠微。

  • 闲愁

    读音:xián chóu

    繁体字:閑愁

    英语:Slight and dull feeling of grief.

    意思:(闲愁,闲愁)
    亦作“闲愁”。
     无端无谓的忧愁。
      ▶唐

  • 面纱

    读音:miàn shā

    繁体字:麵紗

    英语:veil

    意思:(面纱,面纱)
    妇女蒙在脸上的纱。后亦泛指覆盖在头上的遮盖物。
      ▶《新民晚报》1992.7.25:“那里的妇女和儿童都不戴面

  • 看花

    读音:kàn huā

    繁体字:看花

    意思:唐时举进士及第者有在长安城中看花的风俗。
      ▶唐·刘禹锡《元和十一年自郎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宋·钱易《南部新书》甲:“施肩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