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三月三日》 欲作闲游无好伴,半江惆怅却回船。

欲作闲游无好伴,半江惆怅却回船。

意思:想作闲游不好伴,半江惆怅却回船。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三月三日》

全文赏析

这首诗《暮春风景初三日,流世光阴半百年。欲作闲游无好伴,半江惆怅却回船》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和感慨时光流逝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暮春风景初三日”,诗人以暮春三月为背景,描绘了初春的第三天,也就是农历的三月初三。此时,春意正浓,万物复苏,百花争艳,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命的热爱。 “流世光阴半百年”一句,诗人感慨时光飞逝,人生易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的深深感慨。诗人用“半百年”来形容时光的流逝,暗示着人生的一半已经过去,而未来的日子也如同流水般一去不返。 “欲作闲游无好伴,半江惆怅却回船”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惆怅和失落感。诗人想要去闲游,但因为缺少好的陪伴而未能成行,这让他感到遗憾和失落。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江景的欣赏,但这种欣赏也带有一种淡淡的惆怅和失落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感慨时光流逝,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和失落感,这可能是诗人对人生经历和情感的一种反思和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暮春风景初三日,流世光阴半百年。
欲作闲游无好伴,半江惆怅却回船。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惆怅

    读音:chóu chàng

    繁体字:惆悵

    短语:迷惘 怅然 怅

    英语:disconsolate

    意思:(惆怅,惆怅)

     1.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 闲游

    读音:xián yóu

    繁体字:閑游

    意思:(闲游,闲游)
    亦作“闲游”。
     闲暇时到外面随便游玩;闲逛。
      ▶《金瓶梅词话》第一回:“所以这人不甚读书,终日闲游浪荡。”

  • 回船

    读音:huí chuán

    繁体字:回船

    解释:1.掉转船头;驾船返回。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