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赴巴南书情寄故人》 裁书欲谁诉,无泪可潸然。

裁书欲谁诉,无泪可潸然。

意思:裁决书想谁诉说,无泪可流着眼泪。

出自作者[唐]刘长卿的《赴巴南书情寄故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愁苦和无奈的诗,通过对旅途、时间和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 首联“南过三湘去,巴人此路偏。”描绘了诗人的行程和环境,通过“三湘”这个地名,暗示了诗人所处的南方地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一路艰辛旅途的感慨。而“巴人此路偏”则表达了诗人对当地人民生活艰辛的同情。 颔联“谪居秋瘴里,归处夕阳边。”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困境和无奈。诗人被贬谪到充满瘴气的南方地区,归处也只剩下夕阳的余晖。这里既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绝望。 颈联“直道天何在,愁容镜亦怜。”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愁苦和无奈。诗人试图寻找真理和正义,但似乎无处可寻,只能对着镜子看到自己的愁容。这里通过镜子来比喻现实世界的虚伪和残酷,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和无奈。 尾联“裁书欲谁诉,无泪可潸然。”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诗人想要找人倾诉内心的痛苦,但却发现自己已经没有眼泪可以流淌。这里通过“无泪可潸然”来表达诗人的绝望和无助。 整首诗通过旅途、时间和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到心痛和同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南过三湘去,巴人此路偏。
谪居秋瘴里,归处夕阳边。
直道天何在,愁容镜亦怜。
裁书欲谁诉,无泪可潸然。
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关键词解释

  • 潸然

    读音:shān rán

    繁体字:潸然

    英语:in tears; tearful

    意思:流泪貌。亦谓流泪。
      ▶《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纷惊逢罗,潸然出涕。”
      ▶唐·杜甫《送梓州李

  • 裁书

    读音:cái shū

    繁体字:裁書

    意思:(裁书,裁书)

     1.草写檄文。
      ▶南朝·陈徐陵《谢敕赉烛盘答齐国移文启》:“昔班彪草移,阮瑀裁书,驰誉当年,遂无加赏,非常大赉,始自今恩。”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