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沁园春·籍甚声名》 底事屏星,著之海峤,奈此腾骧骥足何。

底事屏星,著之海峤,奈此腾骧骥足何。

意思:底事屏星,著名的海峤,怎么这奔腾骏马足什么。

出自作者[宋]危稹的《沁园春·籍甚声名》

全文赏析

这首词看似是作者对一位名声显赫,家族世代出文章传世之人的赞美词,实则借以表达了作者对于才华被埋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籍甚声名,门阑相种,文章世科。”词起首便对这位声名十足的人赞颂了一番,称其家族名声显赫,世代文章传世,极具才华。 “算当年瑞世,正当夏五,仙家毓德,全是春和。”这几句以“当年”二字引出此人的出生背景,暗示其天赋异禀,德才兼备,成长在一个充满春风和煦的环境之中。 然后词风一转,“底事屏星,著之海峤,奈此腾骧骥足何。”这里的“屏星”和“海峤”象征着偏远、艰苦的环境,与前面的“春和”形成鲜明对比。作者痛感这位才华横溢的人却被放置在如此偏远的地方,无法施展才华。 “君知否,看飞来丹诏,径上鸾坡。”这里的“丹诏”和“鸾坡”象征着皇帝的诏书和朝廷的高位。作者希望这位才子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识,直接飞黄腾达。 下片则是以饮酒作乐来排遣心中的郁闷。“殷勤携酒相过。要滟滟浮君金叵罗。”作者邀请这位才子一起饮酒,借以消愁。 “叹同心相契,古来难觅,二年同处,意总无它。”这里表达了作者与这位才子心意相通,相知相惜的情感。 “如此平分,更教添个,也自清风明月多。”这里的“平分”和“添个”意指作者与才子共同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即便是清风明月这样的小事也能增添许多乐趣。 “拼沈醉,任光浮绿鬓,笑满红涡。”词尾则以沉醉、欢笑来结束,表达了作者与才子放飞自我,尽情享受生活的态度。 整首词情感饱满,既有对才华的赞美,也有对才华被埋没的感慨,更有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籍甚声名,门阑相种,文章世科。
算当年瑞世,正当夏五,仙家毓德,全是春和。
底事屏星,著之海峤,奈此腾骧骥足何。
君知否,看飞来丹诏,径上鸾坡。
殷勤携酒相过。
要滟滟浮君金叵罗。
叹同心相契,古来难觅,二年同处,意总无它。
如此平分,更教添个,也自清风明月多。
拼沈醉,任光浮绿鬓,笑满红涡。

关键词解释

  • 底事

    读音:dǐ shì

    繁体字:底事

    意思:
     1.何事。
      ▶唐·刘肃《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宋·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崑崙倾砥柱,九地黄流

  • 屏星

    读音:píng xīng

    繁体字:屏星

    意思:
     1.车前用以蔽尘的车挡。
      ▶汉·服虔《通俗文》:“车当谓之屏星。”
      ▶《后汉书•舆服志上》“轓长六尺”刘昭注引《谢承书》:“孔恂字巨卿,新淦人。州别驾从

  • 海峤

    读音:hǎi qiáo

    繁体字:海嶠

    意思:(海峤,海峤)
    海边山岭。
      ▶唐·张九龄《送使广州》诗:“家在湘源住,君今海峤行。”
      ▶宋·文天祥《战场》诗:“三年海峤拥貔貅,一日蹉跎白尽头。”
     

  • 腾骧

    引用解释

    1.飞腾;奔腾。《文选·张衡<西京赋>》:“负笋业而餘怒,乃奋翅而腾驤。” 薛综 注:“腾,超也;驤,驰也。”《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虬龙腾驤以蜿蟺,頷若动而躨跜。” 刘良 注:“腾,飞;驤,举也。” 唐 李绅 《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羸牛未脱辕,老马强腾驤。” 宋 陆游 《冬夜读书有感》诗:“马昔腾驤离 冀 北,鹤今

  • 骥足

    引用解释

    比喻高才。《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庞士元 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驥足耳。” 唐 雍陶 《寄永乐殷尧藩明府》诗:“百里岂能容驥足,九霄终自别鷄群。” 清 刘大櫆 《送孙明府迁任凤阳》诗之一:“循吏声名动九閽,通才驥足岂辞繁。” 梁启超 《乐利主义泰斗边沁之学说·边沁之政法论》:“使起案之权,全归行政官之手,则议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