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孚应祠十二韵》 斐然勒碑阴,窃比韩与苏。

斐然勒碑阴,窃比韩与苏。

意思:斐然勒石碑,我比韩国和苏。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孚应祠十二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赞美诗。诗中描述了一位曾经在灌口任职的优秀县令,他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包括治理水患、开垦良田、兴办教育等,深受百姓爱戴。诗中表达了对这位县令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对当地的风土人情进行了赞美。 首先,诗中通过对县令的描述,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诗中提到“有蛟穴而居”,暗示县令在治理水患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一旦忽死去,灵物不待躯”,则表达了对县令逝世的悲痛之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这位县令人格魅力的赞美,认为他“髣佛其人欤”,即他的行为举止和品德都像是一个伟大的人物。 其次,诗中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赞美也是非常真挚的。诗中提到“三农相劳苦,万顷皆上腴”,表达了对当地农业生产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当地百姓勤劳善良的赞美。此外,诗中也提到了当地的祠堂和风俗,如“沈沈孚应祠,轮奂粲碧朱”,表达了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和赞美。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未来送迎神的期待和希望,希望能够在诗歌中传承这位县令的精神和当地的风土人情。诗中说“它日送迎神,诗亦不可无”,表明诗人希望能够通过诗歌来传承这些美好的事物,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珍视。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自然,通过对逝去亲人和当地风土人情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非常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吾翁宰木下,有蛟穴而居。
一旦忽死去,灵物不待躯。
秦时灌口君,髣佛其人欤。
但当咏雩风,不必焚尪巫。
三农相劳苦,万顷皆上腴。
其功及百世,否则吾其鱼。
沈沈孚应祠,轮奂粲碧朱。
何当春服成,童冠相携扶。
牢醴荐閟宫,风谣采康衢。
它日送迎神,诗亦不可无。
吾笔虽卑弱,实录非敢诬。
斐然勒碑阴,窃比韩与苏。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碑阴

    读音:bēi yīn

    繁体字:碑陰

    英语:reverse side of a stone tablet

    意思:(碑阴,碑阴)
    碑的背面。亦指碑后面的文字。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

  • 斐然

    读音:fěi rán

    繁体字:斐然

    短语:大庭广众 明确 众目睽睽 此地无银三百两 明白 昭著 显然 判 强烈 显 洞若观火 家喻户晓 荦荦 一目了然 尽人皆知 眼看 昭彰 明显 不言而喻 显眼 扎眼 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