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青溪口号》 来船桅竿高,去船橹声好。

来船桅竿高,去船橹声好。

意思:来船桅杆竿高,离开船橹声好。

出自作者[清]查慎行的《青溪口号》

全文创作背景

《青溪口号》是清朝诗人查慎行创作的一组诗,其创作背景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历史背景:清朝初期,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和动荡之后,社会逐渐趋向稳定。然而,清政权对汉族士人的压制和笼络政策,使得许多士人内心充满苦闷和无奈。查慎行作为那个时代的诗人,其创作也受到了这种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 2. 个人经历:查慎行在赴江西途经青溪时,触景生情,创作了《青溪口号》。青溪的美景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相互交融,引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综上所述,《青溪口号》的创作背景既包括清朝初期的社会历史背景,也包括诗人个人的经历和情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来船桅竿高,去船橹声好。
上水厌滩多,下水惜滩少。
作者介绍
查(zhā)慎行(1650~1727),清代诗人,其族叔查继佐为清初文字狱案庄廷鑨明史案首告者之一,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为\"清初六家\"之一。浙江海宁袁花人。

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

王渔洋曰:“夏重诗,黄晦木先生常比之剑南。余谓以近体论,剑南奇创之才,夏重或逊其雄,夏重绵至之思,剑南亦未之过,当与古人争胜毫釐。若五七言古体,夏重丽藻络绎,宫商抗坠,往往有陈后山、元遗山之风。”沈归愚曰:“施注苏诗,行世久矣,敬业补所未及,兼多驳正。所为诗,得力于苏,意无勿申,辞无勿达。或以少蕴藉议之,然视外强中乾,袭面目而失神理者,固孰得而孰失耶?”

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关键词解释

  • 桅竿

    读音:wéi gān

    繁体字:桅竿

    意思:亦作“桅桿”。亦作“桅杆”。
     船上挂帆的柱杆。
      ▶宋·苏轼《慈湖夹阻风》诗之一:“捍索桅竿立啸空,篙师酣寝浪花中。”
      ▶清·吴伟业《再观打冰词》:“桅竿旗动吹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