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梅道士水亭》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意思:隐居不见,高论不能酬报。

出自作者[唐]孟浩然的《梅道士水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是一首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的佳作。它以傲吏、名流、仙源、鬼谷等意象,描绘出了一幅清幽、神秘的隐居图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高人的敬仰之情。 首联“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中,“傲吏”和“非凡吏”是对隐居者的形象描绘,表达出他们傲然独立、不随波逐流的个性。“名流”和“道流”则是对他们学识和修养的高度评价,表现出他们不仅有高尚的品德,还有深厚的学识。这一联简洁明了,概括了诗人的主题,即赞美那些隐居的高人。 颔联“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高人的敬仰之情。诗人通过描述“隐居不可见”,表达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高人深居简出的生活方式的赞赏。而“高论莫能酬”则表达了对高人学识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高人智慧的渴望和追求。 颈联“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则以优美的景色描绘出了一幅清幽、神秘的隐居图景。诗人通过描述“水接仙源”和“山藏鬼谷”的景象,表达了对隐居环境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同时,这两句诗也暗示了高人的学识和修养如同仙源和鬼谷一样深邃和神秘。 尾联“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以诗人的再次来访和向渔舟询问的情景收尾,表现出诗人对高人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执着追求。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高人生活的敬仰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傲吏、名流、仙源、鬼谷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高人的敬仰之情。诗中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作者介绍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 高论

    读音:gāo lùn

    繁体字:高論

    英语:enlightening remarks

    意思:(高论,高论)

     1.纵谈,纵论。
      ▶《庄子•刻意》:“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

  • 隐居

    读音:yǐn jū

    繁体字:隱居

    短语:隐 闭门谢客

    英语:be buried alive

    意思:(隐居,隐居)

     1.深居乡野不出仕。
      ▶《楚辞

  • 可见

    读音:kě jiàn

    繁体字:可見

    英语:visible

    意思:(可见,可见)

     1.可以看见。
      ▶《易•干》:“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
      ▶《汉书•郊祀

  • 不可

    读音:bù kě

    繁体字:不可

    英语:cannot

    意思:
     1.不可以;不可能。
      ▶《公羊传•文公九年》:“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缘终始之义,一年不二君。”
      ▶三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