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寂钟还度,林昏锡独鸣。
意思:溪寂钟回度,林在锡独鸣。
出自作者[唐]姚合的《送元绪上人游商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万法空门里,师修历几生。过来心已悟,未到行弥精。溪寂钟还度,林昏锡独鸣。朝簪抽未得,此别岂忘情》是一首描绘禅师修行生活的诗。它通过描绘禅师的修行历程、心境以及离别场景,展现了禅宗思想的精髓和禅师的精神风貌。
首先,诗中提到了“万法空门”,这是对禅宗修行的总体描述,意味着一切外在事物都是空幻不实的,只有内心的觉悟才是真实的。而“师修历几生”则描绘了禅师在修行过程中所经历的漫长岁月,暗示了修行之路的艰难和持久。
“过来心已悟”表达了禅师已经领悟了禅宗的核心思想,即无我、无执、无分别心。这种领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长期的修行和体验才达到的。
“未到行弥精”则是对禅师修行状态的进一步描述,表明他虽然尚未达到完全的解脱境界,但他的修行已经非常精进。这体现了禅宗的“渐修”思想,即通过持续的修行和精进,逐渐达到更高的境界。
“溪寂钟还度”和“林昏锡独鸣”描绘了禅师独自在寂静的环境中修行的场景,进一步强调了禅宗的静修和冥想的重要性。
“朝簪抽未得”表达了禅师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和对修行的执着,暗示了他对权力的放弃和对精神追求的追求。
最后,“此别岂忘情”则描绘了禅师与弟子分别时的情感,体现了禅师的慈悲和智慧,以及对弟子的深深关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禅师的修行历程、心境以及离别场景,展现了禅宗思想的精髓和禅师的精神风貌。它强调了内心的觉悟和修行的重要性,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禅师的赞美,也是对禅宗思想的深刻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