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江上雨》 雨惊鱼食钓翁归,手把丝纶下藓矶。

雨惊鱼食钓翁归,手把丝纶下藓矶。

意思:雨惊鱼食钓翁归,手把丝纶下藓矶。

出自作者[宋]丁谓的《江上雨》

全文赏析

这首诗《雨惊鱼食钓翁归,手把丝纶下藓矶。家在渡头冲湿去,碎声繁点逐蓑衣。》是一首描绘雨中垂钓场景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首句“雨惊鱼食钓翁归”形象地描绘了雨中垂钓的场景,雨水使得鱼儿纷纷游来觅食,而垂钓的老人则感到需要收起钓具回家了。这句诗通过“雨惊鱼食”和“钓翁归”两个动作,生动地描绘出垂钓者在雨中忙碌的身影。 “手把丝纶下藓矶”是描述垂钓者拿起钓具,在长满藓的石矶上放下丝纶的动作。这句诗通过“手把丝纶”和“下藓矶”两个动作,表现出垂钓者的专注和细心。 “家在渡头冲湿去”描绘了垂钓者的家所在的位置,由于雨水冲刷,家门口的道路变得湿漉漉的。这句诗通过“冲湿去”这个词语,表现出雨势之大,同时也暗示了垂钓者生活的艰辛和朴素。 “碎声繁点逐蓑衣”是描绘雨点打在蓑衣上的声音,如同碎瓷片般的声音,密集而富有节奏。这句诗通过“碎声”和“繁点”两个形容词,表现出雨势之猛烈,同时也表现出垂钓者的坚韧和勇敢。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将雨中垂钓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雨惊鱼食钓翁归,手把丝纶下藓矶。
家在渡头冲湿去,碎声繁点逐蓑衣。
作者介绍
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两浙路苏州府长洲县人。先后任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前后共在相位七年。

因作恶太多,丁谓最后被罢相,贬为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司户参军,他的四个儿子、三个弟弟全部被降黜。抄没家产时,从他家中搜得各地的贿赂物品,不可胜纪。景祐四年(1037)闰四月,卒于光州,归葬苏州城西华山习嘉原。

关键词解释

  • 鱼食

    引用解释

    1.鱼制的食品。 汉 桓宽 《盐铁论·贫富》:“ 赵宣孟 之鱼食,甘於 智伯 之芻豢。”参见“ 鱼飱 ”。

    2.喂鱼的饲料。《人民文学》1983年第12期:“他为 鱼咬花 挖过泥,挑过水,放过鱼苗,撒过鱼食,带走几条鱼算什么?”

    3.指钓饵。 金近 《小猫钓鱼》:“猫妈妈帮着猫姐姐猫弟弟装上鱼食,把钓竿放到

  • 钓翁

    读音:diào wēng

    繁体字:釣翁

    意思:(钓翁,钓翁)
    渔翁。
      ▶唐·李贺《南园》诗之十:“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前蜀·李珣《南乡子》词之六:“云带雨,浪迎风,钓翁迴棹碧湾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