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谁氏子》 智如扑灯蛾,甘就膏火煎。

智如扑灯蛾,甘就膏火煎。

意思:智慧就像飞蛾扑灯,甘就膏火煎。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谁氏子》

全文赏析

这首诗《缥缈谁氏子,学道要长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以一种深情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对于追求长生不老、追求成仙的执着和困惑。 首先,诗中提到了“缥缈谁氏子”,这是一个代称,可能指的是一个追求长生不老的人。这个人想要通过学习道术来达到长生的目的,这是他的人生目标。 接着,“人世岂不乐,何苦求上天”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追求的质疑。作者认为,人世间的快乐是存在的,但为什么人们还要去追求上天呢?这里可能是在暗示人们对于长生不老、成仙的渴望可能源于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珍视。 “反首顾我语,子岂得谓贤”这两句诗则描绘了追求长生不老的人在困惑和矛盾中寻求答案的情景。他们可能会反思自己的行为,试图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而作者认为这样的人并不算贤明。 最后,“智如扑灯蛾,甘就膏火煎”是对追求长生不老的人的比喻,他们就像扑火的飞蛾一样,甘愿被火热的追求所煎熬。这里再次强调了人们对长生的渴望可能源于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珍视,同时也揭示了这种追求的盲目和危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人对于长生不老的追求,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死亡的恐惧的思考。同时,它也揭示了这种追求的盲目和危险,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理性对待人生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缥缈谁氏子,学道要长仙。
人世岂不乐,何苦求上天。
反首顾我语,子岂得谓贤。
智如扑灯蛾,甘就膏火煎。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