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水调歌头·落日在烟树》 良夜几横烟棹,独倚危樯西望,目断远山重。

良夜几横烟棹,独倚危樯西望,目断远山重。

意思:美好的夜晚几乎横烟划,独自靠着危樯西望,眼睛断远山重重。

出自作者[宋]周紫芝的《水调歌头·落日在烟树》

全文赏析

这首诗《落日在烟树,云水两空濛》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人生感慨的佳作。 首先,诗中描绘了落日、烟树、云水、淡霞、湖上晚风、苍翠的山峰等景象,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而深远的画面。落日余晖洒在烟雾缭绕的树木上,云水交融,一片空濛之美。淡霞消尽,微红初露,这是自然的色彩变幻,也是时间的流逝。湖上的微风细细吹过,带来了一天的残雨,雨后的山峰显得更加苍翠。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借景抒发了对人生衰老的感慨。诗人以“白头翁”自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无奈和感慨。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故人的思念,以及知己难觅的孤独之感。 整首诗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慨,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修养。 至于《问明月,应解笑,白头翁》这一句,它似乎是在向明月发问,明月应该理解笑我这位因岁月流逝、人生衰老而感伤的人。这种自我调侃和自嘲的语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衰老的无奈和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人生感慨,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修养,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无奈和感慨,以及对故人的思念和知己难觅的孤独之感。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内涵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落日在烟树,云水两空濛。
淡霞消尽,何事依约有微红。
湖上晚来风细,吹尽一天残雨,苍翠湿千峰。
谁遣长空月,冷浸玉壶中。
问明月,应解笑,白头翁。
不堪老去,依旧临水照衰容。
良夜几横烟棹,独倚危樯西望,目断远山重。
但恨故人远,此乐与谁同。
作者介绍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人,南宋文学家。

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中进士。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儿子周畴。

关键词解释

  • 远山

    读音:yuǎn shān

    繁体字:遠山

    意思:(远山,远山)

     1.远处的山峰。
      ▶南朝·宋·谢灵运《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杪秋寻远山,山远行不近。”
      ▶唐·白居易《晚望》诗:“独在高亭上

  • 良夜

    读音:liáng yè

    繁体字:良夜

    意思:
     1.美好的夜晚。旧题汉·苏武《诗》之四:“芳馨良夜发,随风闻我堂。”
      ▶唐·李益《写情》诗:“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宋·苏轼《后赤壁赋》:

  • 烟棹

    引用解释

    亦作“烟棹”。 指烟波中的小舟。 唐 司空图 《淅川》诗之二:“从他烟棹更南去,休向津头问去程。” 宋 苏轼 《僧圆泽传》:“﹝牧童﹞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 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 瞿塘 。’”

    读音:yān zhào

  • 危樯

    读音:wēi qiáng

    繁体字:危檣

    意思:(危樯,危樯)

     1.高的桅杆。
      ▶南朝·陈·阴铿《渡青草湖》诗:“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樯。”
      ▶宋·王安石《夏夜舟中颇凉有感》诗:“扁舟畏朝热,

  • 目断

    读音:mù duàn

    繁体字:目斷

    意思:(目断,目断)
    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
      ▶唐·丘为《登润州城》诗:“乡山何处是,目断广陵西。”
      ▶宋·晏殊《诉衷情》词:“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